再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再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ID:11048517

大小:6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9

再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_第1页
再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_第2页
再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_第3页
再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_第4页
再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再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一、谨慎性原则概述(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二)我国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首先,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会计人

2、员在处理这些业务时,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其次,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负有以自己的收入抵偿自己的耗费并保证企业顺利、稳定发展的责任。再次,企业面临着一个有风险的市场,企业必须谨慎处理一切经济业务,以保证企业在市场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构成当今世界通用会计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四项会计假定、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在四项会计假定的基础上,企业按权责发生制计算费用和收入,按配比原则计算损益,这些假定和原则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通用的,在这样的会计结构中,实际也包含着谨慎性思想。(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运

3、用中本论文出自无忧的两面性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谨慎性原则从产生之初即带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它能够避免虚计资产和浮夸利润,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随意的色彩,甚至为报表粉饰留下了空间。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来看,扩大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鉴于我国会计实务的现状,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成

4、为当前贯彻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财务会计实践中的运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中保留了对谨慎性原则的规定,并且在该原则的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谨慎性原则在我国实际运用中的不均衡性新准则明确规定境外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和香港上市的上市公司必须计提四项准备金,即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无形资产跌价准备。但此规定对其他上市公司则只是参照执行,对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非上市国有企业,则更未明确,因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范

5、围上存在极大的不均衡性,这对于同为发行A股的公司和在同一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存在着不均;体现出来的业绩更存在不可比性,因而同样经营效益的企业由于有着A、B股的区别,有B股的企业不具备配股条件,而无B股只有A股的企业则具备配股条件;同时,其市场形象、股票价格及信用等级也有很大差异,这不能不说是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运用的一大局限。(二)相关规定中某些条款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新准则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会计实务的规范,但随着各个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谨慎性原则应用倾向明显增强,某些条款缺乏可操作性的弊端也更为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提减

6、值准备比例不规范。如我国原《企业会计制度》第51条规定“企业应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新准则也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有关变革和规定,但由于减值测试方法的多样性,在具体运用中极有可能导致行业或者企业间的减值准备提取方法的不一致性,这就使某些情况相同或相似的企业在会计报告中出现较大差异,若企业在计提准备时信息披露不充分,则更会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报告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产生质疑。二是新准则要求对会计政策变更引起的差异要进行追溯调整。而某些差异,如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引起的差异

7、进行追溯调整可能要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既要调整企业所得,还要调整所得税费用,操作难度及工作量很大。三是将计提准备作为盈余管理手段。新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但某些企业迫于业绩考核、申请贷款、发行债券或配股等需要,将计提准备作为粉饰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三)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仍然以利润为主,企业主管部门和所有者对企业经理业绩评价也以利润为主要指标。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通过不计提准备或部分计提准备的做法达到目标,财务分析中“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利润指标也往往对企业上市、

8、配股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做法无疑为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设置了制度障碍。(四)实务操作中带有主观臆断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可变现净值”如何计量确定,新准则中的表述为:“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