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探究

ID:1104826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探究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探究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探究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探究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探究【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的60例患者,根据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变轻重程度分成三组:中西医结合组20例(观察组)口服颇得斯安与中药灌肠治疗相结合;西药组20例(对照组)口服颇得斯安;中药组20例(对照组)中药灌肠治疗,以上3组疗程均为两个月,对3组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综合疗效方面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显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或单纯采用中药治疗。【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中

2、西医结合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以溃疡为主,腹痛、腹泻、黏膜脓血便为临床主要表现,病程漫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1]。本研究采用口服颇得斯安与中药灌肠相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本临床研究60例观察对象,均是自2003-2008年门诊就诊的患者,属于UC轻度或中度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变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20例(观察组)口服颇得斯安及中药灌肠治疗相结合;西药组

3、20例(对照组)口服颇得斯安治疗;中药组20例(对照组)中药灌肠治疗,疗程均为两个月,对以上3组同时观察临床疗效。1.2病历入选标准根据文献[2]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检查所见,及(或)黏膜活检支持,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隆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参照文献[2]标准:①轻度:患者腹泻4次/d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②中度:介于轻度重度之间;③重度:腹泻6次/d以上,明显黏液血便,体温>37.5℃,脉搏>90次/min,至少3~4d;血红蛋白>75g

4、/L,红细胞沉降率>30mm/h,病变范围多为全结肠。结肠镜检查UC病变特点参考文献[3]①病变连续,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加重;②肠黏膜有多发性溃疡,形态各异大小不等,上附脓血性分泌物,黏膜充血水肿,病变呈弥漫分布;③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质地脆,触之易出血;④在慢性炎症期,可见形态和色泽各异的假息肉或称炎性息肉。肠黏膜活检组织学可见浸润、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上皮增生和杯状细胞减少等变化。1.3治疗方法5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根据病情,给予颇得斯安4.0g/d口服,配以中药煎汤灌肠治疗。中药基本组方:黄芪20g,白术15g,白头翁20g,苍术15g,黄连

5、15g,黄柏15g,秦皮15g,败酱20g,苦参10g,甘草15g。每次取上述灌肠液40~60ml,在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d。各组均是两个月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以后进行疗效评价。西药组20例(对照组)给予颇得斯安4.0g/d口服;中药组2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灌肠治疗,其基本方及方法与观察组相同。1.4观察方法治疗以前及治疗第1、4、8周记录患者有关症状、体征;观察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情况,参照文献[2-3]对主要症状及结肠镜检情况所见黏膜情况进行观察记录。1.5疗效判定参照文献[3]确定疗效的评定标准:①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

6、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大致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2结果疗效对比:中西医结合组20例中,完全缓解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西药组20例,完全缓解16例,有效1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85%;中药组20例,完全缓解15例,有效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三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3讨论3.1西医现代研究UC经常存在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导致抗原进入,免疫过度加强,引起一系列

7、临床症状。UC发病与感染有密切关系,而感染因素引发疾病多属于中医热毒范畴.UC患者肠黏膜有微血栓形成,血小板增多活化后启动免疫反应,导致相关因子被激活,出现一系列损伤表现[4]。3.2中医临床观察UC属中医便血、泄泻、痢疾等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脾虚是发病的基础:患者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患者多具有脾虚的基础;②热毒内蕴是发病的条件:UC患者素体脾虚,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感受湿热之邪,或因脾虚湿盛,郁而化热;③病理产物是瘀血阻络所致:脾虚不运,导致络脉不通,日久成瘀,瘀血阻络,血不循经出现脓血便等临床表现。3.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颇得斯

8、安是美沙拉嗪的控释剂,美沙拉嗪的原型主要在近端胃肠道吸收,因此无法作用于远端胃肠道。其控释剂型外被PH值敏感的甲基丙烯酸盐,通过调节甲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