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浅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ID:11039010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浅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_第1页
浅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_第2页
浅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_第3页
浅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_第4页
浅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要点,包括结构选型、抗震等级确定、结构布置和转换构件的构造要求等,探讨了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的要点。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Abstract:Theauthordescribesthedesignfeaturesofthehigh-risebuildingconversionlayerstructure,includingstructuralselection,seismicleveltodeterminethestructuralarr

2、angementandconversioncomponentsstructuralrequirementsofthedesignofthemainpointsofthebeamconversionlayerstructure.Keywords:high-risebuildings;conversionlayer;structuraldesign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根据建筑平面及功能要求合理选择转换层形式,正确选择建筑抗震类别是转换层设计的关键点,结合结构布置,

3、正确选择各分部的抗震等级,构件设计应注重抗震延性设计的概念,对主要构件进行加强是设计的重点。本文以一栋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为例介绍转换层结构的设计要点。71.工程概况该工程地下两层,地上裙房五层,总层数三十一层。一层层高为5.3米,二层、三层层高均为5.0米,四层、六层层高均为4.2米,五层层高为5.2米,七层至三十一层层高均为2.9米,建筑物总高99.2米。该工程地下一层为大卖场和地下车库,地下二层为车库及平战结合的六级民防地下室,一~四层为商场,五层为会所,六~三十一层为高级公寓。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裙房

4、为乙类,主楼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转换层设在第六层楼面。2.转换层型式的选择各种形式转换层的优缺点详见表一:表一结合工程实际建筑布局情况,并考虑经济指标及施工难易程度,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决定采用梁式转换层结构型式,也可称为梁式框支剪力墙结构。3.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要点3.1抗震等级的确定7本工程转换层以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以上为纯剪力墙结构,是多种结构形式共存的复杂高层建筑,因而不能象单纯的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那样笼统地确定抗震等

5、级,而应该严格按照现行规范的不同章节,有针对性地分别确定结构体系各部位不同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这是设计的关键点。3.2结构竖向布置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且应避免刚度突变。然而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显然有悖于此,因此对转换层结构的侧向刚度作了专门规定。对该工程而言,属于“高位转换”。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接近于1,不应大于1.3。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归纳起来,就是要强化下部,弱化上部。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3.2.1与建筑专业协商,使尽可能多的剪力墙落地,必要时甚至可在底部增设部分剪力墙(不伸上

6、去)。除核心筒部分剪力墙在底部必须设置外,还与建筑专业协商后,让两侧各有一片剪力墙落地·这些无疑都大大增强了底部刚度。3.2.2加大底部剪力墙厚度。转换层以下剪力墙中,核心筒部分的厚度取为600mm,其余部分的厚度取为600mm。3.2.3底部剪力墙尽量不开洞或开小洞,以免刚度削弱太大。3.2.4提高底部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5混凝土(框支柱采用C50混凝土)。3.2.57适当减少转换层上部剪力墙数目,控制剪力墙厚度,并可在某些较长剪力墙中部开结构洞(结构施工完毕后再用填充墙填实),以弱化上部刚度。弱化上部

7、刚度不仅对控制刚度比有利,还可减轻建筑物重量,减小框支梁承受的荷载;增大结构自振周期,减小地震作用力。工程综合采用上述几种方法后,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在X方向为0.725,在Y方向为0.813,满足规范要求,效果良好。虽然上下部刚度比满足要求,但毕竟工程仍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转换层及其下各层为结构薄弱层,因而应将该两层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增大系数。3.3结构平面布局工程底部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型简单、规则;上部为纯剪力墙结构。在剪力墙平面布置上,东西向完全对称,南北向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偏差不超过2m,结构偏心率较

8、小。除核心筒外,其余剪力墙布置分散、均匀;且尽量沿周边布置,以增强抗扭效果。查阅计算结果,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为0.85,各层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比值不大于1·4,均满足平面布置及控制扭转的要求。可见工程平面布局规则合理,抗扭效果良好。4.转换构件设计要求4.17框支柱框支柱截面尺寸主要由轴压比控制并应满足剪压比要求。为保证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