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秦汉长城防御体系与民族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秦汉长城防御体系与民族关系研究【摘要】: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中原腹地,但之后的历史时期则多次兴建于北方边疆以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秦汉时代,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在各自的政权下实现了统一,并以长城为界南北对峙。这种情况此后在历史上又屡次重现。本文便是对秦汉时期长城与民族的互动关系进行的系统而具体的研究。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叙述了自春秋战国至西汉中期我国北方的民族关系以及战国、秦、汉长城的修建过程。长城是这一时期民族关系中矛盾冲突方面的产物,
2、而长城的修筑又反过来影响到周边地带的人群分化和民族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成熟完备的长城防御体系得以产生第二章具体分析了秦汉长城防御体系的内部构成。分析显示,由墙垣、亭燧、城障等基本设施和配套制度构成的长城边防体系在军事上是防御线,在经济上是封锁线,是秦汉中原王朝力图维护边疆的巩固完整和内部统治秩序的稳定而设置的人为界限。第三章深入探讨了秦汉长城防御体系在民族关系上的作用和意义。万里长城虽然是北方游牧社会与中原农耕社会对立和冲突的产物,是秦汉帝国力图封锁、隔绝两个社会的人为界限。但是这种封锁和隔绝从来没有完全
3、成功过,这个界限也是脆弱和不稳定的。长城及其防御体系的存在,维持了边疆的整体和平与稳定,为民族间的交往和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合法的关市贸易和民间的走私贸易并行于边塞,河西路上,丝路贸易更为繁荣;长城两侧成为了活跃的民族融合地带,长城也成为了联结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纽带。最后一章叙述了秦汉长城防御体系的废弃瓦解过程。自王莽时期开始,由于北方民族关系和边疆局势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东汉时期少数民族的大举入塞和以夷制夷政策的盛行,西汉以来成熟的长城防御体系逐渐遭到破坏、罢弃,至东汉中期之后整体已然瓦解
4、,并被以夷制夷政策和屯营坞堡为主体的新的边防体系所取代。总之,秦汉长城及其防御体系,是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北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浅论天下明之间对立和冲突的产物,其产生和瓦解反映着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之间在冲突中融合、在对立中统一的密切关系。【关键词】:秦汉长城防御体系民族关系【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K232【目录】:·摘要3-4·Abstract4-6·绪论6-14·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6-7·二、相关研究概况7-12·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2
5、-14·第一章北方游牧民族的兴起与秦汉长城的修建14-24·第一节先秦北方民族与战国诸长城14-18·一、长城修建之前的北方少数民族14-17·二、赵、秦、燕长城之修筑17-18·第二节匈奴的兴起与秦汉长城18-24·一、匈奴的兴起与秦始皇长城18-20·二、西汉时期的汉匈关系与汉武帝长城20-24·第二章秦汉长城防御体系的构成24-38·第一节秦汉长城防御体系的防御设施24-32·第二节秦汉长城防御体系的配套制度32-38·第三章秦汉长城防御体系与北方民族关系38-54·第一节长城南北的对立和冲突38-4
6、3·一、长城与游牧、农耕两种社会之对立38-41·二、长城与华夷之防41-43·第二节秦汉长城与民族贸易43-48·一、长城与关市43-45·二、穿越长城的走私活动45-46·三、河西长城与丝绸之路46-48·第三节秦汉长城与民族融合48-54·一、阑越长城的人口流动48-50·二、少数民族的款塞与保塞50-54·第四章东汉民族关系的新变化与长城防御体系的瓦解54-60·第一节东汉时期北方民族关系的新变化54-56·第二节长城防御体系的瓦解和新边防体系的形成56-60·结语60-62·参考文献62-68·致
7、谢68-70·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0浅论天下网:www.qianluntianxia.com诸葛文库(www.zhuge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