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2003年5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May,2003 第3期Journal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No.3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吕洪灵(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的争议大多局限于 摘 要:目前对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科学归纳的方法,忽视了其中的交往与对话性。若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参照系,则可以看出双性同体所体现的是一种交往行为,它作为一种具有不确定性及对话性等特点的“活”的主体,与其内部及其他主体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交往关系。对于当前思维范式与批
2、评方法来说,运用交往行为理论来研究双性同体,可以推动传统的批评模式走向重视各种话语交往的语境批评。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608(2003)0320122206 双性同体是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出现于1929年出版的论著《自己的一间屋》之中。作家从两位一起钻进出租车的青年男女身上阐发了这一观点,指出卓越的作家应该是两性融合的,也就是同时具备男女双性的素质。这一说法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众说纷纭的阐释,并渗入到当今诸多女性主义作家及评论家的创作与评论当
3、中,成为一个既有争议而又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观点。双性同体之所以会成为文学研究界关注的焦点,也许不仅仅是因为伍尔夫所提出的观点新颖,而且还是由于它在研究方法和创作思维上给予我们的一些启示。双性同体的观点,乍一看来,似乎与方法和思维并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然而,如若我们运用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从方法论的视角来考察这一观点,探索伍尔夫的创作思想,或许就不难见出伍尔夫的创新之处。一、批评的解剖在交往行为理论中,哈贝马斯把人类的行为活动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即目的性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行为和交往行为。在哈贝马斯看来,前三种行为均不属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积极交往关系,而只有交往行为才是不分主
4、动与被动、约束与被约束的平等交流,是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国内外学术界在研究伍尔夫提出的双性同体问题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得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然而,这些研究,如若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分析,基本上还是局限在前三种行为方式中来考察的。收稿日期:2002211206作者简介:吕洪灵(1972-),女,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讲师,华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博士生。—122—.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具体说来,在一些
5、评论家看来,伍尔夫是要努力通过双性同体来达到实现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的目的。如卡罗林·海尔布伦(CarolynHeilbrun)在《走向双性同体》一书中就认为,双性同体表达了将两性差异消融的理想[1](p.61)①。两性可以任意选择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摆脱强加于男性与女性的条条框框,获得个人的自由,走向一种没有性别差异的理想社会。这显然获得认识的过程就相当于男是将双性同体的提出看成是一种目的性行为。N.T.贝辛(NancyToppingBazin)与海尔布伦的观点不一样到达的衡平合综的式知伍,为认,发活生同不种量力种,她强调双性同体力求达到的是两性平衡的理想。她从认知法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尔夫是
6、在把男女两性分别与人类的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联系在一起②。这两种认、性与女性合二为一的过程,而双性同体就是两理想状态。在贝辛的分析中,伍尔夫的小说创作也都被视为是作者寻求两观念达到平衡的表现。这样看来同体来加以表现,并努力去化解这一冲突。这种以表现为方式,以化解为目的的行为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戏剧行为与目的性行为的结合。,我们可以认为,伍尔夫是在亲身经历并意识到以两性为代表的不同认知方式的冲突后,要借双性伍尔夫研究者马德(HerbertMarder)与贝辛的观点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他强调的也是两性和谐的内涵。在《女性主义与艺术:伍尔夫研究》一书中,他提出,双性同体糅合了女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因素,是
7、贯穿伍尔夫小说的核心意象。他认为,伍尔夫的目标就是追求两性的和谐实现社会完美的状态,然而,他却忽视了男女两性的存异性,正是在这一点上,后来的米诺平克尼(M.Minow-Pinkney)等解构主义者与他发生了根本的分歧。应该说,米诺-平克尼等运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对双性同体的分析是相当深入的。他们借助于德里达等人的解构主义理论,剖析了双性同体的概念,指出它的内在矛盾性,既关注到这一观点中男女因素的融合性,也同样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