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建筑长泾大福蚕种场研究成果与反思

民国建筑长泾大福蚕种场研究成果与反思

ID:11023329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9

民国建筑长泾大福蚕种场研究成果与反思_第1页
民国建筑长泾大福蚕种场研究成果与反思_第2页
民国建筑长泾大福蚕种场研究成果与反思_第3页
民国建筑长泾大福蚕种场研究成果与反思_第4页
民国建筑长泾大福蚕种场研究成果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国建筑长泾大福蚕种场研究成果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国建筑长泾大福蚕种场研究成果与反思  2013年9月13日,在南京大学鲁安东教授的策划和安排之下,一个以环境的建构(EnvironmentalArchitectonics)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廉珉轩图书馆召开1)(图1)。之所以在长泾镇举办这次研讨会,当然与鲁安东老师及其团队2010年以来一直关注和研究的民国时期的江浙地区蚕种场建筑遗址不无关系,其中长泾大福蚕种场可谓现状最为完好的遗址(图2)。之后,关于这些蚕种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理论反思,以及将蚕种场调研与南京大学2014-2015学年硕士研究生建筑设计教学结合的设

2、计研究的总结和报道,也陆续见诸于国内重要的建筑专业学术杂志[1-4].作为长泾研讨会的参与者之一,笔者试图在此次研讨会以及随后出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参与南京大学无尽之墙:过滤与扩散的建筑学设计课程展览评图获得的对该课程设计的总体认识,对现代建筑史学语境下的长泾蚕种场及对当代建筑学的意义做一个反思。  1技术与现代建筑史学  现代建筑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建筑革命,而技术发展和变革无疑是这场建筑革命的重要前提和内容之一。因此,尽管并非所有现代建筑史学家以及他们的史学论着都关注技术问题--比如在现代建筑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考夫曼(E

3、milKaufmann)、佩夫斯纳(NikolausPevsner)、柯林罗(ColinRoiddot;吉迪恩(SigfriedGiedion)1928年完成的现代建筑论着《法国建筑,钢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BaueninFrankreich,BaueninEisen,BaueninEisenbeton)可谓是较早的经典案例之一。正是通过这部着作,吉迪恩开始了他作为现代建筑推动者的历史角色。不用说,类似的内容也出现在《空间、时间与建筑》(Space,TimeandArchitecture)这部划时代的现代建筑史学着作之中。该书第三部

4、分还专门提出了一个建筑与技术分裂(theschismbetiddot;弗兰姆普敦(KenhFrampton)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在这部同样具有深远现代建筑史学意义的着作中,弗兰姆普敦明确提出作为现代建筑起因的3个变革:文化的变革(culturaltransformations)、疆域的变革(territorialtransformations)、技术的变革(technicaltransformations),并将技术的变革直接等同于结构工程学[7].众所周知,这一立场后来在《建构文化研究》中得到更为全面和充分的发展[8].  

5、除了技术一词,学者们对工程或者工程师的理解和关注大多也专注于建筑的材料结构领域,比如乌尔莉西普法玛特(UlrichPfammatter)论述以科学和工业为取向的建筑学教育的起源和发展(theoriginsanddevelopmentofascientificandindustriallyorientededucation)的专着《现代建筑师和工程师的诞生》(TheMakingoftheModernArchitectandEngineer)。乍看起来,与吉迪恩建筑与技术的分裂的命题不同,普法玛特更加关注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建筑师与工程师的融合

6、;其实两位学者的观点毋宁说是殊途同归,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肯定了现代建筑的技术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现代建筑在材料和结构层面的技术性。有趣的是,与吉迪恩《空间、时间与建筑》的副标题一种新传统的生长十分相似,普法玛特也将该书引言的标题称为现代建筑师与工程师:一种新传统的发展(thedevelopmentofaneiddot;罗早在1947年发表的理想别墅的数学一文已经通过勒柯布西耶与帕拉第奥的比较,提醒人们技术(通常被理解为材料和结构技术)只是决定建筑表现的因素之一,而非全部。罗指出,尽管两位建筑师都曾为自己的建筑形式给出结构的理由,但是他们的理

7、由其实都是夸大其辞--帕拉第奥宣称,承重墙结构要求绝对对称;而勒柯布西耶则声言,框架建筑需要自由布局:但这些无疑是(至少部分而言)对最新样式的个性化追求,因为采用传统结构的非对称建筑仍然有效,而在框架建筑中采用传统平面也会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11]  很显然,结构与建筑表现一一对应的技术决定论不能令人信服。幸运的是,无论建构的话语还是结构建筑学的观点都与上述技术决定论相去甚远(至少理论上如此)。相比之下,倒是现代建筑史学乃至整个建筑学科在技术认知上的另一个问题更值得思考和讨论,而这个问题与班纳姆对现代建筑史学的批评不无关联。    2班

8、纳姆对现代建筑史学的批评  在20世纪现代建筑史学领域,英国学者雷纳班纳姆(ReynerBanham)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也是我国建筑学界关注度相对较小的一位现代建筑史学家。班纳姆最初学习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