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潜流-晚清民信局及政情沟通之关系

政情潜流-晚清民信局及政情沟通之关系

ID:11017869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政情潜流-晚清民信局及政情沟通之关系_第1页
政情潜流-晚清民信局及政情沟通之关系_第2页
政情潜流-晚清民信局及政情沟通之关系_第3页
政情潜流-晚清民信局及政情沟通之关系_第4页
政情潜流-晚清民信局及政情沟通之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情潜流-晚清民信局及政情沟通之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政情潜流:晚清民信局及政情沟通之关系【摘要】晚清邮递机构分官民二途,但递寄功能并非泾渭分明,承担民间书信往来的民信局往往亦寄递官场文书,以暗递政情而左右政局。通过对《光绪年间江南织造驻京人员呈堂禀稿》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官方信息沟通渠道之外,另一种政情传递的方式及其对晚清政局的潜在影响。【关键词】晚清,民信局,政情传递,民间渠道,江南织造【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8—0026—056中国传统社会的书信传递,呈现“官民两分”的态势,民信向不入皇朝驿递体系

2、,故家书朋信之往来,多依托各种途径,辗转达至,不仅延宕时刻,又易错递遗失。同乡、信客、钱庄、票号、镖客、会馆等诸种方式,虽尽可为乡人带寄,终非专门机构,无系统之带寄时间与组织,难以形成持续安全的递信体系。自道光年间出现较为组织化的民局机构,到咸同光宣时期的盛行,民信局在承载国人书信流通、货物商贸、货币汇兑等功能上发挥了相当重要之作用。即如海关邮政历时近二十年的准备,又于1896年正式开办大清邮政,但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依旧不得不依托民信局的递信网络代为传递。直至民国,部分地区民信局活动依旧活跃,而信

3、客组织,在解放之后还曾代为某些地区的民众传信递物。驿传铺递为清代传统交通体系主体,然高昂的费用并未能建立高速有效的递信体系,越至清末,日见败落。驿站传递之上谕奏折,常被驿站“设法私拆钉封、潜行阅看者,窥探秘密漏波军情,可恶已极”。晚清无名子赋《一剪梅》亦有云:“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可见,官场往来、传消递息,不能不借助传递快速、保密性强的民信体系。官禀私信体系混杂,驿递、民局、客邮、商埠邮政互为系统又相互协递,信息载体来源多元,理清这一递信系统,不但对

4、是时社会的政情流通加深认识,对传统递信与现代邮政之间之制度转变及社会影响,也有可供借镜之处。6受驿递交通条件的局限和服务朝政的需要,清廷在用驿人员和用驿条件上都加以规限,因此在文书的种类和接发人员上均有明确条例,非达到一定品级不能使用。虽然违规滥驿的情况屡见不鲜,但亦多系官员家人、随从狐假虎威所致,一般官员并不能轻易将信件人驿递寄。不过,对于直省官员而言,了解京师政治动态和人事变化,并将所管辖区的相关政情与京师枢臣交流,是除日常政务之外的另一重要政事。由于驿递不能代递私信,而专差带信费用太高,故以保障客

5、户的信物安全为宗旨的民信局,其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解决直省各级官员受限驿规、而不便递送一般信件的有效办法。清末时期,民信局数量较多,所提供递信路线,多以商业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为主,但由于其组织与递信路线设置灵活,收寄时间与结账方式又迎合商业活动的需要充分回应了中国传统递信体系“官民两分”的制度特点。虽然由于其局伙收入较低而存在遗失信件、滥索信资的陋习,但其大体均遵循“以信义通商”的宗旨,并采取信局联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信业行规保证民局本身服务之质量与团结。正因如此,晚清的各级官员方会信赖这一民间递信组织,

6、在正规的驿传体系之外,建立起一条政情传递的民间渠道。在清代的官制设计中,“沿明代旧制,于江宁、杭州、苏州设三‘织造处’,以织办宫廷及官用之各种绸缎,布疋等,是宫廷派出的一个采办机构。”康熙初年改归内务府管理,而“清初,派往江南三处织造的差事,大多是皇帝的亲信,特别是康熙时期,三处织造成了皇帝安插在江南地区的耳目,他们搜集地方情况,监视官场活动,密报地方民情等等。到清代中期以后,三处织造官的这种特殊地位及作用,才逐渐消失。”至清末时期,江南地区发展成熟的民信局网络,则更为方便江南织造与其驻京人员之间的联系

7、,其政情流通的速度亦更为加快。6由丁进军编选的《光绪年间江南织造驻京人员呈堂禀稿》(以下正文简称“禀稿”),为我们获得了一个从侧面了解民信局担任政治潜流渠道的机会。由于其中不少内容涉及下属向上级报告京师的政情变化,故其常用民信局代其递信,以保证信件传递的私密性。从地理位置上看,京师与三织造所在的江南地区,均系民信局集中和网络发展的地区,来往传送非常方便,亦为江南织造人员与织署的书函往来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根据笔者对该份史料的统计,从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四年间,江南织造与其驻京人员之间的书信往来

8、,利用华洋书信馆两次、福兴润信局四十八次、天丰信局两次、协兴昌信局十次、老福兴十三次,这一趋势基本与当时京师民信局的设置状况吻合。查有关北京的邮政史料可知,福兴润与协兴昌分别成立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二月和乾隆二十年正月,是北京设置较早的民信局,而驻京人员利用此二局的次数较多,正好说明其本身有较为厚实的寄递能力。6以这份史料可看出信局的一些特点。如信局在岁末新春之际全行歇业,一旦此时须有信件来往,则必须高费另雇专差递信。如光绪七年腊月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