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不止一种——与“作”、“右”无涉的一种思考

“真相”不止一种——与“作”、“右”无涉的一种思考

ID:11000575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9

“真相”不止一种——与“作”、“右”无涉的一种思考_第1页
“真相”不止一种——与“作”、“右”无涉的一种思考_第2页
“真相”不止一种——与“作”、“右”无涉的一种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真相”不止一种——与“作”、“右”无涉的一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沈仲亮  《集结号》终于不「吹」了,热闹完了,人散曲终。现在我们再来返观那些热闹一时的评论,很多人都给予了影片以热烈称赞,但也有些异样的声音,甚至在网路上也遭遇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评价。褒扬者赞其有着「深刻的人文关怀、独特的艺术构思、现代的电影语言、真实的历史场景」,「开创了军事题材电影的先河」,「吹开了国产战争大片的新时代」等等;激烈批评者却称其「模糊和抹煞了解放战争的正义性」、「淡化以至否定了人民军队政治建军的光荣传统」、「颠覆了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等。在网路时代,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可能面临铺天盖地毁誉参半的评价,这本不足为奇。但由于《集结

2、号》所涉及的题材、主题的特殊性,于是从这些纷繁复杂的评论现象中,我们也许可以看出一些更有意味的东西来。  有趣的是,褒扬者和批评者都是举着「还原真相」的大旗来为自己立论的。  在褒扬者看来,冯小刚是在力图把历史从革命的宏大叙事中「还原」为个体生命的脆弱与无奈。这也正是冯小刚自己的态度。在2007年12月20日的《南方周末》对冯氏的专访中,他是这样来表述《集结号》的:「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我希望我能够把逼真感模仿过来。在战争面前,恐惧和懦弱才是人的常态」、「中国的战争片剧本多少年没有变化,就连《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士兵突击》也是强调英雄、集体主义的,

3、石光荣、李云龙和巴顿一样,其实都是战争狂人,他们喜欢战场,喜欢战争,他们都是好战分子,过去可以说,他们是用他人的生命成就自己」、「电影里的人不是自愿成为烈士,在被动情况下,他们把命都搭进去了」。在冯小刚及其支持者看来,这才是历史的「真相」:在战场上吓得尿裤子、谎称听到号声以便留下几个「活种」、被上级「出卖」成为牵制敌人的炮灰、被人遗忘的无数个微小个体的牺牲……而他们要做的,便是「还原」这些「真相」,促使人们重新反思战争、反思革命,从宏大叙事的话语圈套中跳出来,去关注历史中每一个渺小的个体。可以说,其基本立场是一种类似启蒙话语的反思和批判态度。  批评《集结号》的人,其

4、理由恰是它「扭曲」了历史的「真相」。在一篇由魏巍等人撰写的〈我们对电影《集结号》和洛阳毁陵事件的看法〉(巍巍等:〈我们对电影《集结号》和洛阳毁陵事件的看法〉,2008年2月18日,天涯社区)中,称「广大观众和众多媒体……尤其是那些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同志,看了这部片子以后,很是气愤,批评意见很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在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以及瓦解敌军等项原则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工作,这是我军克敌制胜,百战不殆的重要因素。然而,《集结号》的编导们,却编导了一个毫无根据的虚假

5、故事,否定这些因素和传统」。这篇文章集中代表了对《集结号》持坚决批评的声音,并认为「其性质和事态是相当严重的」。  对同一部电影的看法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在我看来,分歧的焦点其实在于两者对于「真相」的理解不同罢了。如果我们坚信「真相」只有一个,那我们恐怕又要陷入一个中国人喜欢习惯性追问的问题──「谁在说谎」,又要在谁真谁假之间做出明确的是非判断。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褒扬者和批评者的人员构成,会发现这样的状况:  褒扬者的队伍多由学院派的精英知识份子组成,且多为中青年学者,绝大多数应该并未亲历过战争。例如,《集结号》的编剧刘恒(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作协主席、《北京文艺》主

6、编),又如在《南方周末》、《京华时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赞颂之词的评论者。新时期以来,由于文革的直接诱因,对意识形态化主流话语的颠覆渐成潮流,在某种程度上逐渐成为知识份子的一种思维习惯。他们与主流看法习惯性保持距离,对其进行认同式探讨抱有下意识的警醒。也就是说,这些学者们在评论社会、文化、艺术等现象时,对旧有或固有观念已习惯于采用批判性的立场。而「立场」一词本身就带有倾向性。这样一种向度的思考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真相」成为阐释「立场」的手段,「真相」本身恐怕也会成为被阐释的对象。  再看对《集结号》持批评态度的人。这里面也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一批

7、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共产党军队的参加者(如上文提到的魏巍等人,其中包括诸多部队离休干部),另一类人是担心《集结号》会涣散军心、使百姓对军队失去敬意、消解了英雄的品质和行为。我个人认为,后者只是一批对艺术缺乏常识的杞人忧天者,而前者所反映出的意味则更值得去叩问。  作为亲历过战争的人,他们理应更有发言权。但在这并非一定要发言的场合,他们发言了,说出的却是在我们看来太过「意识形态化」的语言。在这种没有政治压力情况下,以及从这批老军人语言叙述的感情上和枚举的事例上,他们的表态基本可以认为是真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看来是令人反感的官方话语,对于他们却是真挚的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