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班级:05楼宇1班姓名:魏晓辉杨国新学号:0520907305209137指导老师:姚卫丰一、楼宇自动化系统概述楼宇自动化系统(BAS),或称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将建筑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而构成的综合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通过对建筑群的各种设备实施综合自动化监控与管理,为业主和用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工作环境,并使整个系统和其中的各种设备处在最佳状态,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由于楼宇自动化系统在
2、建筑环境舒适与安全、设备经济运行、设备状态监控等方面的重要性,除了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主要子系统之外,作为建筑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也在重要的非智能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楼宇自动化系统是由中央管理站,各种DDC控制器及各种传感器,执行机构组成的,能够完成多种控制及管理功能的网络系统。它是随着计算机在室内环境控制和管理中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化控制管理网络。目前,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已从过去的非标准的设计,生产,发展成标准化,专业化,系列化的产品,各种设备间的相互通信有了专门的通讯协议,从而使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扩展以及互
3、通互联更加方便和灵活,系统的运行更加可靠,同时系统的初投资也大大降低。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简称DCS),社会上亦有叫集散控制系统或分散控制系统等不规范名称的。它是7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多台计算机(或现场控制器)分别控制生产过程中(或分散的若干机电设备)多个控制回路,中央控制(管理)机采用高可靠性的容错计算机或工业控制机(有时为确保可靠,甚至采用双计算机热备份方案),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集中监测、控制与管理。简言之,叫做“集中管
4、理,分散控制”。 由于智能大厦内部有大量而分散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电梯和自动扶梯、防火等设备,需要通过各子系统实施测量、监视和自动控制,各子系统间可互通信息,也可独立工作。再由中央控制机实施最优化控制与管理,目的是提高整个大厦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节省人力、物力和能源,降低设备的运转费用,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及运行时间,能量的消耗及变化等等。 智能大厦BAS系统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对各子系统功能的划分和规划,要保证系统具有完整而又有先进的功能,为实现智能大厦的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自动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智能
5、大厦楼宇自动化系统(BAS)是建立在微电脑技术基础上采用最先进的现代通信技术的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它允许实时地对各子系统设备的运行进行自动的监控。 BAS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最上层为信息域的干线。第二层为控制域的干线,即完成集散控制的分站总线,它的作用是以不小于9600波特的通信速度把各分站连接起来,在分站总线上还必须设有与其它厂商设备连接的接口,以便实现与其它设备的联网;第三层为子站总线,它是由分散的微型控制器相互连接使用,子站总线通过子站连接与分站总线连接。 BAS系统结构由如下四部分组成:中央控制站,区域控制器,
6、现场设备,通信网络。二、楼宇自动化系统在现实的重要性随着建筑物的高层化、大型化、多样化,管理费也大幅度上升。因此,通过少数人员对楼宇的空气调谐、电力、照明、卫生、防盗等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综合管理,这样的合理有效的操作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楼宇自控系统”,那么我们对建筑物实施楼宇自控管理要达到什么目的呢?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点:1.最大程度地节省能源以现代化的商厦为例,其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大厦总能耗的70%.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大厦应通过其“智能”,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
7、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按事先在日历上确定的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对室内环境实施不同标准的自动控制,下班后自动降低室内照度与温度湿度控制标准,已成为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其经济也是智能建筑得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2.有效的楼宇管理及设施保护 在中央系统,可以清楚地知道所控设施的运转情况和故障发生,通过对设施的有效管理及正确的保修管理,可以维持设施及装备的最适合的状态,延长设备的寿命,使管理人员的最少化,从而对建筑物的设施进行有效地管理及保护。3.高业务的效率及生产性建筑内的温湿度、空气质量、
8、环境自动控制在最适的状态,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智能建筑节能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是21世纪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建筑应遵循节约化、生态化、人性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