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演变

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演变

ID:10991334

大小:6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9

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演变_第1页
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演变_第2页
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演变_第3页
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演变_第4页
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演变  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体美德的养成,即使在政治实践中也明确倡导德政,就此而言,将儒家伦理视为一种德性伦理是恰当的.然而,德性修养不是儒家伦理的最终旨归,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才是儒者最高的价值目标.伴随着儒家德性伦理一脉的发展,儒家事功伦理经历了曲折的进程,从孔子对事功的重视,到之后逐渐被德性伦理遮蔽,又籍北宋儒学复兴运动而渐起,在南宋事功学派与理学的论辩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阐发.  南宋后期,随着理学的兴盛,事功伦理一度走向衰落,直至明末清初经世之学的兴起而再

2、度复兴.  一、孔子德性与事功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标准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或将二者割裂开来.如果说修己是偏重于内省式的道德自律的话,安人、安百姓便是经济天下、博施于民的外在事功.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也》)孔子在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修己以敬的同时,还强调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在他看来,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是起点,安百姓才是终极目标.如果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达到了圣的境界,比己欲

3、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道德境界---仁还要高.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是孔子对义利关系的经典表述,这句话常常被视为他重视道德修养、贬低功利的证据.其实孔子这一命题包含德与位两层含义:其一,在道德层面上,道德高尚的君子行事应当坚持道义原则,遵守道德规范,相反,小人则往往为了追逐利益而不择手段;其二,在职位或社会分工的意义上,国家的统治者应当依照义的原则,遵守为官之道,把国家治理好,使百姓丰衣足食.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小人,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积极追求物质利益,这是职业本分.在这一意义上说,孔

4、子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功利追求并没有一概反对,他所担心的只是统治阶级与民争利的问题,故而告诫统治者要喻于义.  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也坚持了德性与事功相结合的原则.管仲因其为人和事功与儒家的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受到儒家学者的批评.孔子也批评管仲器小、不俭、不知礼,认为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但是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的卓越事功,孔子毫不吝啬地称赞其为仁.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立场,孔子十分坚定地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由此可见,孔子对仁的内

5、涵的理解并不完全是德性主义的,事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管仲不知礼,有违德之规范,但其能建功立业,故仍然契合仁的要求.  另外,从孔子本人一生的政治实践来看,他对于事功的重视并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儒者,他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仍然矢志不移,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天下的社会理想.  孔子在评价弟子子贡时,也毫不掩饰对其事功才能的欣赏.孔门众多弟子当中,子贡在问学、政事、外交、经商等方面的才能十分突出,颇受孔子欣赏,以至孔子称赞子贡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孔子弟子众多,能得到孔子如此夸赞的弟子并不多.司马迁在《

6、史记》中记述了子贡非凡的外交才能,并且用墨颇多,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经商理财的天赋也非常高,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论语先进》).鲁国的大夫叔孙武叔甚至认为子贡贤于仲尼(《论语子张》).  尽管这一评价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子贡的才能和事功确有过人之处.孔子之后,儒家开始分化,有儒分为八之说,但从儒家思想的传承演变进程来看,儒学传统可以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以颜渊、曾子等人为代表的一派,重视德性修养,追求道德理想,传承了儒家的德性伦理传统;二是子贡等人走了一条现实主义的路子,在坚持

7、和发展儒家德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验和实际知识的重要性,关注现实,追求事功.  二、由内圣成德到外王事功进路的确立  自孟子提出性善论和四端说后,儒学偏向内圣的倾向开始显露.到了汉代,以通经之人为儒,与孔子所说的能够安人、安百姓的儒者已经相去甚远.特别是《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确立,提出了以修身为本的成德进路,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开辟了儒家由内圣成德到实现外王事业的路径,儒学重内圣而轻事功的倾向越发凸显.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

8、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从八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