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84646
大小:19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9
《浅谈扩写作文的方法与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扩写作文的方法与指导现在的时代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多数学生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童年、少年生活。但是,为什么他们写作的时候却感到缺乏材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不具体、不生动呢?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和物,他们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的感情,他们所获得的这样那样的经验,都是作文的好材料。他们不知道,那色彩奇幻的生活雨花石,就藏在他们的口袋里。因此,要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系统的方法技巧和范例。通过这些方法、技巧和范例,拓开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知道,作文不需硬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就在他们的
2、身边,就在他们的手里。通过近十年的语文教学,试谈谈扩写作文的方法与指导。【什么是扩写】小学的扩写训练包括:扩句、扩写一段话、扩写文章。其中扩句和扩写一段话是比较简单的扩写形式。下面着重谈谈文章的扩写。顾名思义,“文章扩写”就是对原文的扩充。具体地说,是把原来比较简单的文章或段落,通过合理的想象,进行比较细致的记叙,从而使原来的内容得到扩充,变得具体、生动。可见,小学生经常进行扩写练习,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训练表达能力。【扩写的方法】一、认真阅读原文扩写作文的特定条件是必须提供的原文进
3、行“扩”。“扩”的意思是“扩大”、“扩充”“扩展”,因此,必须读懂原文,在“读懂”上下功夫,认真地探究因果,咀嚼词语意味,明白原作者的用心,颔悟原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精神。扩写前先要弄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接着还要弄清楚几个人?什么人为主?什么人为辅?更要区别清楚是“人中的事”?还是“事中的人”?找出“扩写点”。“扩写点”就是文中那些概括的情况。认真读原文,归纳为三不苟:即“一字不苟、一词不苟、一句不苟。”例(材料):一个风雨交加的中午,一位老太太背着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小孩行走,
4、突然摔倒在地。小孩摔在路旁,雨伞也丢到一边。两位少先队员跑上去,分别扶起老太太和小孩,并送他们回家。老太太很感激,还夸奖他们。(一)读,字、词、句:文中除了比较明显的词语“背着、摔、扶起、跑上去、送、感激、夸奖”,还有:分别、并,都应该说明。(二)找,事的原由一丝不苟:为什么风雨交加一老一少还在行路呢?为什么会摔倒呢?两位少先队员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呢?为什么又要去扶他们呢?为什么还要送这一老一少回家呢?为什么老太太要夸两位少先队员呢……为什么?为什么?多问几个“什么?”这些为什么一一回答,这是事情的来
5、龙去脉,都不容忽略,应该详实地补充出来,这就是扩写的具体内容。(三)想,人物的内心活动一丝不苟:文中有四个人。四个人的时空并不一样,它们各想什么?“风雨交加”,一老一少冒雨赶路又想什么?一老一少摔倒了……想什么?两位少先队员看见了,一位想什么?……还有那位感激的老太太想什么?被夸奖的两位少先队员又各想什么?更应该写出他们思想的不同变化。这更是扩写作文的重要技巧。二、抓住扩写重点。同学们扩写作文最棘手的是抓不住扩写点抓不住扩写的重点,从头到尾,平均使用力量,写成一篇流水帐。这样必然造成重点不突出。杂乱
6、无章。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扩写所提供的材料句句层层都是扩写点。但是不要忘记“众星捧月”,要根据中心掂量轻重,找出扩写重点,安排好扩写的主次,做到详略分明,重点突出。如何抓住扩写重点呢?总结为“三掂量”。(一)掂量题目确定重点。题目中的“题眼”往往就是该详写的重点。找“题眼”可以根据题目的文字结构。用动宾短语作题材目的,“题眼”往往是动词。如《送书》的“送”,文章就应该围绕“送”这一个字,重点写谁为什么送和怎么送。用偏正语作题目的,如果偏的词起修饰作用,偏词就是“题眼”。如《孝敬奶奶的小明》的
7、“孝敬”,文章就应该围绕“孝敬”这个词,重点写小明怎么孝敬奶奶的。如果偏的词语是起限制作用的,“题眼”却是正的词。如《香蕉皮引起的风波》的“风波”,文章就应该围绕“风波”这个词语,重点写了是一场什么样的风波。如果用主谓短语或一个单句作题目的,“题眼”,就在谓语部分。如《龟免赛跑》文章应围绕“赛跑”这个重点词语,重点写怎么赛跑。(二)掂量中心确定重点。有的题目较大,很难找到题眼,如《一个风雨交加的中午》;有的扩写材料根本没有提供题目,而是要求作者自己拟定。那该怎么办呢?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重点。凡
8、是能表现中心的都是重点材料,也就是文章需要详写的部分,和中心关系不大的就是次要材料,要略写。请看下面一例扩写材料。学校开展植树活动,我们想给小树苗松土。我向花匠李爷爷借锄头。李爷爷不理我,我气红了脸。明明知道后,很有礼貌地向李爷爷借到了锄头,我脸红了。后来,我去还锄头,李爷爷夸我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脸红了。这一则的扩写材料是通过借锄头这件事,说明“对人应该有礼貌,要讲文明”的道理。那么最能说明这个中心的材料应该是:“明明知道后,很有礼貌地向李爷爷借到了锄头,我脸红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