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与移民的文化适应及其当代启示

“湖广填四川”与移民的文化适应及其当代启示

ID:10978972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湖广填四川”与移民的文化适应及其当代启示_第1页
“湖广填四川”与移民的文化适应及其当代启示_第2页
“湖广填四川”与移民的文化适应及其当代启示_第3页
“湖广填四川”与移民的文化适应及其当代启示_第4页
“湖广填四川”与移民的文化适应及其当代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广填四川”与移民的文化适应及其当代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湖广填四川”与移民的文化适应及其当代启示余茜1向炳颐2(1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由于明朝末年接连不断的战乱、天灾、饥荒和病魔夺去众多人的生命,迄至顺治时期,“蜀民至是殆尽矣”,人少地多,田土大量荒芜,社会亟待恢复,以致当时的朝廷不得不决定从外省招募人民,入川屯垦。伴随两湖居民和广东客家人的大量迁入,异地文化也乘势而入。因此,笔者从文化的视角考察湖广移民从客居到土著化的历史过程,实质上是巴蜀土著文化与内地汉族客民文化从碰撞、冲突到调融、整合的过程。研究这种大规模的融入、吸收,最后

2、重新整合当地文化的历史对当代社会也具有启示意义。关键字:蜀民;湖广;文化整合;中图分类号:G269.2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44收稿日期:2015-02-151问题的提出继元末明初之后,四川又一次掀起了移民运动的高潮,这就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迁徙运动的来历。伴随着湖广客民的涌入,中原汉族文化也进入巴蜀。这样,异质的巴蜀文化势必因汉族客民的涌入而发生冲突和碰撞。康熙时期中蜀抚李先复所奏《楚民寓蜀疏》中描述的湖光人与四川土著的矛盾争讼,以文化的眼光视之,实为汉蜀文化的冲

3、突。2湖广客民入巴蜀的背景2.1明末清初蓬蒿四川的凋零明末清初四川战乱严重,是继宋蒙战争之后的又一次社会经济严重破坏与大动乱时期。从张献忠义军与明朝官军的战争,清军入川与各地地主武装的争夺到吴三桂叛乱以及平吴战争,连年的战争和瘟疫使四川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了空前的破坏,灾伤遍地,民不聊生。四川的城市大部分在明代修建了坚固的石城,然而清初只剩断垣残壁,高大石城几乎不复存在。在四川方志中,“明末圮”的记载随处可见。顺治初年,富顺县“数千里内,城郭无烟。荆棘之所丛,狐狸豺虎之所游”。在长期的战乱中,城市成为争夺和打击的首要目标,各地城池设施遭到

4、了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已经完全不能履行城市防御和统治的职能。2.2内地的人口压力明末清初,由于长期战乱,导致人口大量流失,而在经过了“康乾盛世”的休养生息之后,中国人口出现了爆炸性膨胀,至乾隆末期,更是突破三亿大关,“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五倍有奇。”人口增长固然是王朝繁盛的象征,但却产生了人巨大的人口压力这一后果。由于耕地是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因此清中叶人口数量的飞速膨胀,直接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的急剧下降。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一人一岁之食,约得四亩”。这说明,从18世纪中叶起至19世纪初,人口的快速增长已大大超出了土地资源的承

5、载能力,而乾隆中期以后,由于生齿日繁,在内地汉族居民聚居的许多地区,因人口高度集中,“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辟无余”,土地开发早已达到了饱和状态,现有耕地的产出已不足养活新增的人口。3巴蜀、湖广文化之冲突3.1生计模式之冲突清初移民垦荒时,以树枝等物作为“占有标”的习俗,据考源出于原始公社时期,那时人们在开垦的荒地四周设置几个茅草活节作为占有标记。作为占有标志的树枝等物仅仅是一个外在符号,折射出的却是插占、置业、创造等理念和移民文化。清朝初年,统治者在推行招辑、安置流亡人员人员仍不能摆脱人口危状态的情况下,不得不启动一系列招徕人口、鼓励外省

6、移民入川开垦的政策。雍正六年,四川布政使管永泽指出:“川昔日地广人稀……来川之民,田亩任意插占,广开四至,随意报粮。彼时州县惟恐招之不来,不行清查,遂因循至今”表明当时地方州县对于外来川移民的占垦行为均持欢迎态度,既然“惟恐招之不来”,来了当然就任其“插占”,他们因此成为清朝统治下四川第一批拥有土地的自耕农。到了清代中后期,围绕土地而发生的纷争出现上升趋势,巴蜀各地都出现了客强土弱,土著居民屡屡被侵凌的情况,土客矛盾非常突出。土著居民对这种土地易手方式出于误解或者说是无知,正是由于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因而才会有“始则以贸易以利其

7、财,进则因账债而占其地。在客民侵占日见其多,则巴蜀日见其少”情况,及出现“因之奸民出入,逐渐设计盘剥,将巴蜀土地侵占,错处是以众转致失业,贫难无度者日多的”现象。由于在湖广客民大规模到来前,巴蜀的耕种都是随土地的肥力迁徙的,因此对土地控制的意识是很薄弱的,并无多强的产权意识,正是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土地冲突的普遍性。3.2生活习俗之冲突巴蜀婚姻自由的程度和两性生活开放程度及伦理道德与深受儒家礼法教养的湖广差别很大。在巴蜀地区,“其处女与人私通者,父母不禁,以为人爱其美……翁有悦子妇者,则收为己妻,而其子另取。”而对于兄弟之妻,则有兄弟

8、故去则收其妻的习俗。且寡妇可以再次婚嫁。舅表可以通婚,而姨表却有所禁。巴蜀这种比较自由的婚姻观念、舅表婚不禁、伦理观较轻的文化现象与内地的重媒妁之言、禁舅表婚、具备很强的伦理观有很大的区别。在以儒家思想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