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65920
大小:123.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7-09
《色彩搭配技巧《建筑装饰设计实训》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章内容实训课题4色彩搭配技巧4.1室内色彩的作用与效果4.2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4.3室内色彩设计方法4.4色彩与质感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是指色彩的品种、类别和相貌。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状况,是色彩在不同光线下因受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明暗程度。纯度又叫彩度或饱和度,是颜色的鲜艳程度。4.1室内色彩的作用与效果4.1.1色彩的作用2.色彩的物理作用(1)温度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类体验到太阳和火都能带来温暖,所以看到与火相近的色彩如红色、橙色、黄色时相应地产生了温暖感,而看到海水、月光、冰雪时有一种凉爽感。后来色彩学中统称红、橙、黄一类颜色为暖色系,称青、蓝等为冷色系。(2
2、)距离感①色彩的距离感与色相的关系一般来说,暖色系的色彩具有前进、凸出、拉近距离的效果,而冷色系的色彩则有后退、凹进、拉开距离的效果。②色彩的距离感与色彩的明度、纯度的关系高明度、高纯度的颜色具有前进、凸出之感,低明度、低纯度的颜色有后退、凹入的感觉。(3)重量感色彩的重量感是通过色彩的明度、纯度确定的。明度、纯度高的材料显得轻;明度、纯度低的则显得重。(4)尺度感色彩的尺度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色相。明度越高,尺度感越强;反之,收缩感越强。另外,材料的色相越暖,尺度感越强,而冷色有收缩感。1.色彩的生理效果长时间接受某种色彩的刺激,能引起视觉变化,进而产生生理的
3、不同反应。如:长时间注视红色,会对红色产生疲劳,这时眼帘中会出现它的补色-绿色。这种促使视觉平衡的色彩适应过程对室内色彩设计十分重要,设计中不要盲目地、大面积地使用某种单一的刺激色彩,否则会引起人的视觉不平衡。4.1.2色彩的效果2.色彩的心理效果色彩的心理效果是指色彩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反应。对于色彩的反应,不同时期、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人,其反应是不同的,对色彩的偏爱也是不一样的。在古代中国,黄色、红色均为皇室的颜色,它象征着威严与神圣。东南亚人把金黄色视为佛教色,而在有些国家或民族,黄色是绝望的象征。可见不同民族对某种颜色的情感有天壤之别。色彩的地域性也很重要。在南方
4、,建筑色彩非常丰富,纯度相对高一些;在北方,色彩多偏暖,明度、纯度都较低。4.1.3色彩的民族、区域性1.无色设计不用彩色,只用黑、白、灰色进行搭配,有点像素描效果。2.类比设计在色相环上任选三个连续的色彩,或其中任一色彩的明色和暗色进行相互搭配,有的地方也叫同类色设计。4.2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4.2.1配色基本方法3.互补设计使用色相环上全然相反的颜色,是对比色设计的一种。4.冲突设计把一个颜色和它补色左边或右边的色彩配合起来,也是对比色的一种。5.单色设计把一个颜色和任一个或它所有的明、暗色配合起来,有的地方也叫单纯色设计。6.纯色设计把纯原色红、黄、蓝结合
5、起来。7.中性设计在一个颜色中加入它的补色或黑色,使它的色彩消失或中性化。8.二次色设计把二次色,如绿、紫、橙色结合起来。9.三次色设计三次色设计是下面两个组合中的一个:红橙、黄绿、蓝紫色,或是蓝绿、黄橙、红紫色,并且在色相环上每个颜色彼此都有相等的距离。1.基调与辅调室内色彩的基调是指室内界面、家具、陈设中面积最大、感染力最强的色彩。辅调是指与主调相呼应的,起点缀、平衡色彩作用的小面积色彩。4.2.2色彩设计应遵循的色彩规律按色彩规律可将室内色彩的基调、辅调分三种形式来处理:(1)以色彩明度处理,以明调为基调,暗调为辅调;(2)以色彩纯度处理,以灰调为基调,暗调为
6、辅调;(3)以色相的冷暖处理,冷暖两色调互为基调或辅调均可。2.稳定与平衡室内的界面设计中,应遵循上轻下重的色彩稳定性原则。一般情况下,顶棚、墙面、地面的色彩应该是由浅到深的变化规律,但也有个别为达到特殊目的而反向应用。色彩的平衡性要求色彩设计中要浅中有深、深中有浅。3.节奏与韵律室内的色彩设计要考虑到色彩的韵律性和节奏感,使色彩变化有规律。4.统一与变化室内色彩的总体气氛要遵循统一中有变化的原则。室内色彩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就会产生单调和沉闷感,只有变化而不统一就会杂乱无章。1.居住类居住类建筑的室内空间,包括家庭中的卧室、起居室、餐厅及旅馆中的客房、各种机构中的集体宿舍
7、房间等,它们的色调有共同点,即“情态”。这不单纯要考虑颜色的色相是红色还是绿色,明度是高还是低,色调是偏暖调还是偏冷调,还应该在格调上注重文静秀美还是活泼愉悦。总之,对舒适度和氛围的营造要求较高。4.2.3功能制约性空间类型与配色2.学习、研究类(1)结合空间内涵,是写作还是文史研究,是读书学习还是自然科学型的研究。因为写作的环境需要某些感觉上的启示,所以色彩中宜带启发性;对于科学研究,在视线所及之处最好不要有什么强烈的色彩出现,但应当注意休息时的视觉环境,要有消除大脑疲劳的色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