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64528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功能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功能摘要: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开展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从地理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全方位诠释了环境教育的功能,为地理课程更好地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保障。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地理;环境教育;功能在2003年4月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1])中,对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功能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在地理课程性质方面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认识人
2、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基本理念中强调:高中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明确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来编写教材和教学的要求。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为了更好地理解、把握地理课程标准的环境教育意图,发挥地理课程标准的环境教育导向作用,本文从
3、地理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梳理,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一、地理教学思想的环境教育导向功能素质教育、主体性发展、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共同构成了当代地理教学思想。这些教学思想无不具有环境教育指向功能。1.素质教育的环境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具备良好的环境素养已成为现代人和未来人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中学地理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地
4、肩负着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担。《地理教育宪章》强调:“地理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也可以对国际教育及环境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素质教育的思想作为地理课程的总体指导思想,在《标准》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部分都得到了全面体现。高中地理课程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直接的、得天独厚的实践活动的平台,同时也指导着环境教育的进行。2.主体性发展的自我环境教育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领域对人的主体意识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根本区别的教育范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主体性教
5、育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其着力点在于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培养,其最高境界是超越性。[2]它摒弃了学生在传统教育中所处的客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和主体人格的完善,要求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完成对知识的实践性体认和主体性建构。[3]主体性教育思想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充分的体现。《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重视对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和专题研究等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等。其实质都是
6、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地理课程中的贯彻,并为学生的自我环境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3.人地协调的环境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在实质上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其一是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的“以地为本”的人地观,如地理环境决定论;其二是强调人类社会对地理环境作用的“以人为本”的人地观,如唯意志论;其三是强调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如人地关系协调论。前两类观点,只强调人地关系中单方面的因果关系,带有明显的片面性,这是人类当前面
7、临的困境和危机的根源所在。与前两类观点相比,人地关系协调论是人地关系思想的一大进步,是现代科学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地理教育把人地关系协调论作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加以贯彻,时至今日,重视人地协调观点的教育,已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普遍遵循的重要地理教学思想。[4]高中地理课程把人地关系作为主线,通过地理教学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意识灌输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4.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境界可持续发展是人们面对全球性的人口爆炸,资源能源储量不足,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恶
8、化,发展失衡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而提出的。它是人地关系的最高追求水准,是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地理学科是以“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由此决定了可持续发展既是新的地理学思想,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标准》的各部分都有充分体现,如在“前言”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