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ID:10957467

大小:43.5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9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_第1页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_第2页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_第3页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_第4页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NY/T1054-20XX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7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 产地环境调查3.1调查目的和原则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的

2、目的是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特点,兼顾重要性、典型性、代表性,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3.2调查方法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对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产地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并确定布点采样方案。现状调查应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可以采取资料核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3.3调查内容3.3.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3.3.2气候与气象: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特性,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

3、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时数。3.3.3水文状况:该区域地表水、水系、流域面积、水文特征、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情况等。3.3.4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情况。3.3.5植被及生物资源:林木植被覆盖率、植物资源、动物资源、鱼类资源等。3.3.6自然灾害:旱、涝、风灾、冰雹、低温、病虫草鼠害等。3.3.7社会经济概况:行政区划、人口状况、工业布局、农田水利和农村能源结构情况。3.3.8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种植结构、生态养殖模式。3.3.9工农业污染:包括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排放、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3

4、.3.10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废弃物处理、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情况。3.4产地环境调查报告内容根据调查、了解、掌握的资料情况,对申报产品及其原料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出具调查分析报告,报告包括如下内容:——产地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及分布图;——产地灌溉用水环境质量分析;——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分析;——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农业生产方式、工农业污染、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综合分析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确定优化布点监测方案;——调查单位及调查时间。4 产地环境质量监测4.1空气监测4.1.1布点原则依

5、据产地环境调查分析结论和产品工艺特点,确定是否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进行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生物生长期内的主导风向,重点监测可能对产地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源的下风向。4.1.2样点数量样点布设点数应充分考虑产地布局、工矿污染源情况和生产工艺等特点,按表1规定执行;同时还应根据空气质量稳定性以及污染物对原料生长的影响程度适当增减,有些类型产地可以减免布设点数,具体要求详见表2。表1不同产地类型空气点数布设表产地类型布设点数布局相对集中,面积较小,无工矿污染源1~3个布局较为分散,面积较大,无工矿污染源3~4个表2减免布设空气点数的区域情况表产地类型

6、减免情况产地周围5km,主导风向的上风向20km内无工矿污染源的种植业区免测设施种植业区只测温室大棚外空气养殖业区只测养殖原料生产区域的空气矿泉水等水源地和食用盐原料产区免测4.1.3采样方法空气监测点应选择在远离树木、城市建筑及公路、铁路的开阔地带,若为地势平坦区域,沿主导风向45º~90º夹角内布点;若为山谷地貌区域,应沿山谷走向布点。各监测点之间的设置条件相对一致,间距一般不超过5km,保证各监测点所获数据具有可比性。采样时间应选择在空气污染对生产质量影响较大的时期进行,采样频率为每天4次,上下午各2次,连采2天。采样时间分别为:晨起、午前、午后和黄昏

7、,每次采样量不得低于10m³。遇雨雪等降水天气停采,时间顺延。取4次平均值,作为日均值。其它要求按NY/T397规定执行。4.1.4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按NY/T391规定执行。4.2水质监测4.2.1布点原则水质监测点的布设要坚持样点的代表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坚持从水污染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和危害出发,突出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即优先布点监测代表性强,最有可能对产地环境造成污染的方位、水源(系)或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其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水源。4.2.2样点数量对于水资源丰富,水质相对稳定的同一水源(系),样点布设1~3个,若不同水源(系)则依次叠加,具体布设

8、点数按表3规定执行。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质稳定性较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