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53376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解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解以及对现实中的贫富差距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多种分配方式的集中表现。在分配制度中,必须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悬殊,两极分化。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
2、决定其产品分配和消费的方式。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必然有相应的分配方式与之相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逻辑前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物质条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它只承认劳动差别及由此引起的分配上的差别,否定了剥削阶级无偿占有劳动者劳动成果的权利,否定了一切剥削制度,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按劳分
3、配的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消除了任何人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来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过不劳而获生活的可能性。在公有制下,由于劳动者平等地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因而,使个人消费品能够按照劳动人民的利益以个人提供的劳动为依据进行分配。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2)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分配的产品数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不可能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可能按照劳动者的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所以,只能实行按劳分配。(3)社会
4、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不够发达,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着旧的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仍然存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向社会提供的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不可能从一种负担变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物质利益的要求。因此在分配个人消费品时承认并反映这种差别,把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报酬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鼓励劳动者充分运用自己的劳动技能为社会服务,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5、巩固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按劳分配这一基本分配原则。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多种分配方式的集中表现社会主义传统分配理论研究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分配方式,即按劳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着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方式,而且还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我们将它制度化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生产要素,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管理才能等。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
6、按各种生产要素在参与创造社会财富中的贡献分配,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或收入分配原则的进一步概括。按生产要素分配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之外所有的分配形式。因此,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要素分配原则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而提出来的。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重要保证。按生产要素分配符合
7、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指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来源,财富不同于价值,而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①创造财富的源泉是多样的,除了劳动之外,至少还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分配制度和政策是激发各种生产要素活力的有力杠杆。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政策。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