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ID:10950310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_第1页
“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_第2页
“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_第3页
“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_第4页
“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  [内容提要]“三农”问题是当今中国最大的问题,它不仅关系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层面来审视,“三农”问题仍是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着力破解“三农”问题,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三农”问题;和谐社会      一、“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影响着整个中

2、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中国社会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三农”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涉及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局部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产量不断增长,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村面貌有了显著变化。但是,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到“三农”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一个来自农村基层干部所反映的“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看,“三农”问题仍然是实现和谐目标的重大障碍。主要表现在:  第一,

3、农业比较效益太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到农村的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农业连年丰收,很快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一部分地区发展了乡镇企业,农民收入继续提高,有的也真富起来了。然而,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以粮棉生产为主的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却减缓或停滞了。据统计,1979—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5.1%;1989—1991年下降到只有1.7%。之后几年,由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又有所

4、上升。1997年以后,因农产品总量基本稳定而市场价格却下降了30%以上,并且在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却不断上升。1999—2001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为7%,而农产品成本却增加了24%,增产不增收。这不仅不利于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第二,农民工问题仍是一个较长时期内影响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乡镇企业不断萎缩,甚至纷纷倒闭,大量富余的农村劳动力便涌入城市,形成一支数量巨大的农民工队伍。今后,农村每年还将有大约

5、1000万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民外出打工成为近几年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城市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对外出务工的农民来说,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阻力,除了他们自身素质不高,缺少技能培训,影响到就业和收入外,还有城市门槛高、制度障碍多、权益保护难的问题。进城就业七证八证要收费;社会保障农民工无份;住房享受不到公积金;子女上学困难重重;辛苦工资常被拖欠;遇到困难缺少救助……,一系列问题犹如一条条绳索,捆住农民,把农民推向城市边缘,甚至被黑社会所利用,这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而且影响到全面小康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第

6、三,乡、村两级党政机构日益扩大,农民负担越来越重。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乡(镇)村两级机构越来越大,干部队伍迅速膨胀。现在不少乡镇正副书记、正副乡镇长就有近10个,甚至10多个,加上七所八站以及为数不少的临时人员和超编人员,一个乡(镇)人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甚至有的多达二、三百人,超过正式编制的几倍、十几倍,比50年代一个县政府的人员还要多。至于村一级组织,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固定补贴的是3-5人,大的村也只有5-7人。但现在村里有党支部、村委会,除几个主要负责人外,还设有工业副村长、牧业副村长……还有人数不等的支

7、委、村委,以及民兵连长、妇女主任、治保主任等等。一个村少则10多人,多则几十人。这么多人要拿钱,只能以多种名义向农民收取,这就不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有的地方反映的“头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农民的沉重负担。  第四,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矛盾日益凸现。据统计,2001年城市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村人均收入为2366元,二者之比为3:1;城市和农村人均可以用于消费的货币收入之比为5:1;在城乡居民存款中,70%的农民只占19%的份额;在商品消费中,70%的农民只购买了占商品总量39%的份额。城镇人口的

8、恩格尔系数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55%左右一路下滑到2001年的37.9%。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反映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它同时又说明居民用于维系基本生活的费用越来越低,农民从农业产出中获得的收入就难于大幅度增长。加上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工农业“剪刀差”,市民和农民的不同“国民待遇”以及财政重城市轻农村等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