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44946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试析和谐视野下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和谐视野下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和谐视野 高校 激励机制 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高校激励机制发展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之后,对高校和教师的利益分配进行定童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并提出高校激励机制改革的建议,以期对其改革进程提供理论依据,并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有所裨益。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高等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有其特殊功能,它既是一个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又是一个专家与学者荟萃、学术思想活跃的从事教育、科研的学术团体,高校教师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的主体,如何激发他们的旺盛斗志
2、,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对于众多高校来说,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使学校的发展充满活力和后劲,构建和谐繁荣的高校氛围,已成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改革巫待研究的课题。然而,在高校激励方面曾经出现过两个不同的激励倾向:一是一味强调精神激励,忽视物质激励的作用,提倡安贫乐道,导致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单调、缺乏效率。高校内部“铁交椅”、“大锅饭”现象突出,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影响了办学效率和效益。90年代以后
3、在教育部、人事部指导下,高校进行了两次内部理体制改革,提高了教师待遇,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出现另一个不良倾向,即:只强调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教师高层次精神需要,导致了部分教师物欲膨胀,急功近利,激励效果大打折扣。.cOm为此,本文在对高校激励机制发展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之后,对高校和教师的利益分配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并提出高校激励机制改革的建议,以期对其改革进程提供理论依据,并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有所裨益。一、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高校激励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重精神激励而轻物质激励阶段(1949-197
4、8)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广大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当家作主人”,革命热情高涨,再加上当时物质匠乏,因此,人们并不在意物质上的刺激,或者说物质上给予少许刺激,主要靠荣誉或精神上的刺激,就能达到激励的效果。高校在当时也主要通过荣誉或精神激励,比如“劳动模范”、“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达到激励的效果,而职务晋升、物质待遇提高等则相对处于次要地位。强调荣誉和精神激励而轻物质激励的模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但是该激励模式忽略了人首先是“经济人”,然后才是“社会人”
5、的规律,忽略了教职工也是有“物欲”的人,过分强调公平原则,尤其是在该阶段中后期,因这些奖励方式用得太多太滥,已让人们习以为常,失去了激励效应严重挫伤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该种激励模式已经失效,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第二阶段是轻精神激励而重物质激励阶段(1978-1999)。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许多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知识传人,国内许多管理者和学者开始接触、了解和研究西方的激励理论,再加上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取得预期效果,大家更进一步认识到西方学者提出的“经济人”假设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有效性,因此普遍接受西方的激励理论,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管理和管理学的研究中,在改革
6、开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1978年恢复高考后,高校教学研工作逐渐步人正轨,教职工的物质待遇(包括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得到极大的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涨。同时,为了跨越十年动乱造成的高校师资队伍断层,在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各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打破原有的工资体系、增加聘任津贴、取消工龄津贴,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等等,激发真才实干的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竞争激励机制。第三阶段是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阶段(1999一至今)。20世纪80年代,西方激励理论有了新的突破,梅奥提出了“社会人”假设,指出人不仅有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
7、是有精神上的需求,这种假设逐渐被大家普遍认同和接受。因此,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作为激励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要方式,被各高校普遍采用,高校管理从此进人精神和物质激励并重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高校要在未来的科技市场、人才市场、就业市场中经受住考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理顺内部各种关系,形成一套良性的管理体制。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强化岗位聘任、实施全员聘任制的基础上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以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