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兼与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等文商榷

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兼与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等文商榷

ID:10942026

大小:8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09

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兼与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等文商榷_第1页
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兼与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等文商榷_第2页
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兼与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等文商榷_第3页
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兼与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等文商榷_第4页
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兼与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等文商榷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兼与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等文商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兼与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等文商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引起了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关注,一时成了国内媒体热门话题,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25位院士和40多位专家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作用、地位、发展趋势和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写出了《新世纪如何提高和发展我国制造业的研究报告》,受到国务院各部委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制造》的制造业蓝皮书;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关于俨世界工厂“与中国经济展望》的研究;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制造研究报告》等。至于相关的论文、短评、

2、名人指点之类的信息则数不胜数,其中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一文(以下简称《定位》)最有份量,引起了不少同仁的关注。笔者仔细研读了上述诸多文献和资料,总的印象是关系到我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发展,即《定位》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指明方向,甚至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相矛盾。因此,我就从《定位》开始商榷。  一、从“世界工厂”谈起  《定位》一文对“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等媒体不实的炒作,对各地出现的开发区热、高科技园热等表现的浮躁和盲目性,特别是对去年“非典”之后出现的投资热,其中制造业在某些领域中的投资高速增长更为突出,下了一副可贵的“镇静剂”。正如该文所言:

3、这类情况全国到处可见,是该敲一敲警钟,泼一点冷水的时候了。  但是,该文在学术研讨的逻辑推论上出现了不甚严谨的武断,因而警钟没有完全敲到点子上。首先,该文认定“只有英国有条件成为世界工厂”,并下了严格的定义:“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的本质规定性是它主要是一个供应者即自己是加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主要是供给别人用。这个国家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略)”这四个条件完全是把100多年前占据世界霸主地位的大英帝国当时的几个世界第一照搬下来。这种先作“本质规定性”的定义,再进行比较分析,在逻辑上显得很勉强,说服力也不强。据传这是某部门或某领导指示下,针对国际上出现的关于中国成为“

4、世界工厂”的议论,为消除其隐含的“中国威胁论”影响明令不准再提“世界工厂”,因而随之有不少这类反驳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先定义后推论,例如胡立君的文章也表现得较为典型,他规定了“世界工厂”的五条标准。构成这种逻辑过程难以成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世界工厂’之称毕竟只是一个形象化比喻。常识告诉我们,在比喻中,被比喻的事物与用来作比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象’的联系,而不是一种‘是’的联系。”“实际上,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没有人能够,并且也没有必要使‘世界工厂’之喻的使用范围保持一成不变”。我对这一形象化比喻的理解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制造业中

5、的多数行业和所有行业中的大多数加工装配环节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即使在研发环节,也越来越呈现出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我国制造业境内投资的企业许多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国际竞争力增强;同时,在世界产业结构重组和转移规律作用下,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将工厂向中国转移,既面对中国市场,也把中国作为向全世界推销商品的生产基地。人们发现,标有"MADEINCHINA"的商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多国的超市和商场里,由此有些外国人甚至个别政府部门(如2001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表的白皮书)说中国即将甚至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不管是“包藏祸心”还是有感而发,它都是一种形象化比喻。事实上,笔者所见

6、到的大量相关资料中,还没有看到一个国内人士说中国是“世界工厂”,只有人说中国在若干年后可能成为“世界工厂”之一。显然这类上述的反驳文章是给外国人看的,并教育国人不要上当,这是我们意识形态的“路径依赖”。更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制造业最权威的研究也把发展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对策放在“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上,如制定产业政策、全面规划等。  其次,“定位”一文还有几处在逻辑上值得商榷的地方:1.关于“世界工厂”的高标准定位与“打工仔积聚地”之间的关系。  《定位》一开始就指出:“在今天,世界工厂已经不是值得炫耀的桂冠,而是垂直分工末端最大的打工仔积聚地的代名词。”这里就和学界的另一极

7、端观点“沦为论”接轨了。“沦为论”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不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工厂”就是沦为跨国公司的技术附庸,沦为受其盘剥的打工仔积聚地。对此,“定位”在其后提到政治高度作了更深的推论:“跨国公司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经济的主宰,跨国公司总部积聚地美国成为这种国际资本的政治代表,已经重新举起帝国主义的旗子。”显然,《定位》既提出“唯一论”(只有英国有条件成为世界工厂),又偏好“沦为论”,这两极如何统一?  至于“沦为论”,如果撇开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情绪,从打工仔积聚地通过学习模仿、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和本土化,发展到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分工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