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35179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摘 要」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全局战略观的眼光评价客户的所有经营行为的有效性,将风险置身于审计的全过程。本文分析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背景与原因,对现阶段我国推行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指出其局限性,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上世纪90年代始,以注册会计师为被告的诉讼案件持续增长,美国会计界为此每年耗费9%~10%的审计和会计收入,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了数额庞大的赔偿。面对现代社会高风险的压力,一种新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
2、计在国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推广,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回顾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背景与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在我国推广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一、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业务比较简单,账项导向审计盛行;20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业务量的不断上升,制度导向审计取而代之;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一种新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回顾审计模式的演进历程,我们不难
3、发现审计方法的产生与审计目标、审计环境、审计风险密切相关。据此,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日益增加的审计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 审计中风险无处不在。在以查错揭弊为审计目标的第一阶段,由于经济业务较为简单,审计人员通过详细审查,基本能达到审计目标,社会对审计人员的职责也没有明确规定,审计人员本身对审计风险的认识还处于朦胧阶段。 进入以验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为主的第二阶段,审计人员迫于外部的压力被动地接受审计风险的事实,但只愿意承担部分责任。1977年AICPA发表的16、17
4、号《审计准则公告》将查错揭弊、揭露非法行为纳入审计目标和职责范围。到了20世纪80年代,审计人员与社会公众对此项责任的认识分歧扩大,社会公众开始将公司的经营失败等同于审计失败,面对外部的强大压力和复杂环境的变化,AICPA于1988年发布了9个新的审计风险的认识,分别阐述了审计人员揭露和报告客户舞弊和差错的责任和揭露非法行为的责任。 可以看出,审计职业界已充分认识到社会公众的需求以及自身发展所要解决的矛盾。若不积极履行职责,就将面临重大的风险,甚至会危及职业的生存。审计界只有寻找新的审计模式和技术,才能应对这
5、一日益严峻的挑战①4。风险导向审计正是以审计风险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通过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重视产生风险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高风险项目,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风险的过程。 2.传统审计方法的内在缺陷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内在原因 众多的诉讼案件表明,着眼于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制度导向审计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就审计抽样而言,审计师对企业风险、样本取舍、误差范围乃至误差率的估计都有相当的难度,为此,审计师将审计的视角转向内部控制制度,然而即使是设计最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无法避免因执行人员的粗
6、心大意、判断失误等原因造成控制失效;企业管理层也会利用其掌握的内部控制制定权与操作权,刻意地掩盖其舞弊造假的迹象,蒙蔽和利用注册会计师,使他们在审计报告中出具错误的审计意见,成为其舞弊造假行为的替罪羊。因此,仅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实施抽样审计很难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抽取样本量的大小也很难说服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制度基础审计存在的缺陷,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很快开发出了审计风险模型———风险导向审计,其最显著特点是将客户置于一个行业、法律、企业管理、内部控制、资金、技术等环境中,研究这
7、些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内部控制系统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3.审计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外在原因 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具有社会职能,将审计范围局限于会计数据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中,社会公众赋予了审计职业足够高的社会地位,审计责任也随之上升。公众对审计界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一旦社会公众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将会使审计的职业环境恶化,审计业的生存面临威胁。审计职业界只有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弥补这种差距的途径才是明智之举。而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就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确定高风险项目,从而使重大的差错和
8、舞弊可以揭露出来,使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努力降低成本。审计成本的高低决定于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必须按照最小成本支出的原则确定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所需的审计程序。原有审计模式如制度导向审计根据内部控制的强弱(但不是根据审计人员将要承担的风险大小分配力量)来分配审计力量。所以,有可能发生低风险项目审计过量、高风险项目审计不足的现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