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31797
大小:5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2011届高三历史练习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届高三(上)第21周历史练习卷范围: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制度最深刻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B.废除井田制C.统一度量衡D.“燔诗书明法令”2.《战国策·秦策一》载:(公元前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深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代表的利益群体是A.新兴地主B.没落贵族C.立功将士D.富裕农民3.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更名天下田为王田”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5.“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
3、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A.遵循先代旧制B.因时进行变革C.加强思想控制D.强化专制统治7.商鞅变法中有“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卖”的条文。以下对井田制表述正确的是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时农村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是①奖励军功②奖励耕织③重农抑商④“燔诗书而明法令”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9.“商君遗礼谊
4、,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10.主持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A.管仲B.李悝C.吴起D.西门豹11.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B.发展新兴封建经济C.富国强兵增强国力D.正式废除井田制12.齐国的“相地而衰征”与鲁国“初税亩”的
5、共同本质是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B.承认了土地私有制C.有利于农民获得土地D.赋税有了统一的标准13.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4A.废井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推行县制D.连坐制14.商鞅推行县制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都具有A.经济制度改革的性质B.官制改革的性质C.监察制度改革的性质D.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性质15.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背景有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②铁器、牛耕得以推广使用③争霸战争激烈④世卿世禄制已不利于社会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
6、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A.都是为了增加收入而进行的改革B.都规定了私田的合法性C.都触及到了上层建筑领域D.都没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17.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D、奖励耕织18.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
7、鞅对秦国没有贡献19.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项规定不利于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促进工商业的发展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20.元人陈采正诗曰:“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它所反映的是A、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B、初税亩的实行使井田制瓦解C、商鞅变法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D、诸侯争霸使分封制崩溃2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与春秋时期的变法运动相比较,其最大特点是A.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B.明确废除了井田制C.瓦解了西周所形
8、成的宗法分封制D.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22.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23.据《战国策·秦策三》记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年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