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实摄影的本土特色及其发展与展望

中国纪实摄影的本土特色及其发展与展望

ID:10930604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中国纪实摄影的本土特色及其发展与展望_第1页
中国纪实摄影的本土特色及其发展与展望_第2页
中国纪实摄影的本土特色及其发展与展望_第3页
中国纪实摄影的本土特色及其发展与展望_第4页
中国纪实摄影的本土特色及其发展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纪实摄影的本土特色及其发展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纪实摄影的本土特色及其发展与展望在中国,纪实摄影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1981年。当时《国际摄影》杂志编辑部要翻译美国时代生活文库的一篇文章,其中Documen-taryphotography一词,老翻译家王慧敏将初稿文献摄影改译为纪录摄影,后又与老编辑林少忠商定改为纪实摄影。但随着时间的演进,纪实这两个字带来摄影创作和摄影批评、理论研究上的误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媒体和一些论坛上进行过多次关于纪实摄影的讨论,但大多局限在Documentaryphotography的具体译法上,而忽视这一词组的社会历史内涵和人文意义。纪录和纪实翻译的混同,容易将照

2、片的自然纪实性特征和带有鲜明人文立场和主观价值判断的记录混为一谈。对纪实摄影的含义,摄影理论研究与实践者有着不同的见解。追根求源,摄影起源于美术,是画家为了更加准确地画出表现对象而发明的。摄影是一种艺术形式,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以纪实写真为最基本特征,无论什么流派风格的摄影,都是以客观存在作为其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在摄影一词前冠以纪实,究竟是对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方式的否定?还是对摄影作为一种真实记录手段的强调?或者,两者都有?一、纪实摄影的本质内涵19《8年》月,纪实摄影理论奠基人,法国着名纪实摄影家卡蒂埃布列松应中国摄影学会之邀来我国访问,他精粹而系

3、统地向中国摄影家介绍了其创作观点和方法,为我国纪实摄影的发展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摄影的主流,是以真实地记录或表现的基本特征向前发展的,从197》年四五运动纪实,至今不过2多年,卡蒂埃布列松等一大批国外纪实摄影家的作品很快进入我国,但由于纪实摄影介入的突发性和输入性,不论是摄影家还是广大受众对纪实摄影本质的认识都缺乏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观念的混乱和随之而来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最早的争论发生在198年,当时的《自然社会人》第二回影展展出了李京红的《别忘了孩子》,一开始好评如潮,当人们知道了这幅作品是摆拍之后,又一下子烽烟四起,争论

4、不休;无独有偶,李晓斌的纪实作品因其缺乏艺术性而在四月影会中屡遭冷遇,针对纪实摄影的本性,艺术与非艺术的定性争论由此展开。在中国,对纪实摄影的两种不同的拍摄态度和方式直接涉及了对纪实摄影本质的看法,纪实摄影究竟是发现还是创作。所谓发现是尊重客观事实,重理性,重认识,采取平实的拍摄手法,正如法国纪实摄影家卡蒂埃布列松所说的那样,照相机对于我们是一种记录我们所看到的社会现象的眼睛,对于我来说,它就是我的日记。,,我们对于自己所报道的事物来说,不是发明者而是发现者。为了在纪实生活中拍到真实,布列松外出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尽量使别人忘记他的存在,这种不干涉

5、被摄对象的拍摄手法一直为多数摄影家所推崇。所谓创作是强调主观介入,重感情,重审美,采取典型化的拍摄手法,持创作态度的拍摄者常常有较强的恋艺情结。法国摄影家马克吕布认为摄影是面对一个惊奇的自然反应。我们要找回孩童时代的眼光、发现快乐和对周围事物永恒的惊奇。[1]他在《中国所见》中说:发现中国的最好办法或许是用你个人的眼,在这里关注细节和运动更能带来知识和理解。摄影家阿瑟罗斯坦在树丛中发现了一个牛头骨,他把牛头骨移了几英尺,放在干裂的土地上进行拍摄以渲染旱情,这便是典型的有创作感情的拍摄。中国第一次有关纪实摄影的集中讨论是在1988年第四届全国摄影理论年

6、会上,有7篇论文论及摄影的纪实性和纪实摄影。在年会上,我国第一位新闻摄影研究生黄少华认为纪实摄影是一种不仅具有高度艺术价值,而且具有高度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艺术形式;华中师大信息技术系副教授江北战认为纪实摄影是有别于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一种新的摄影形式,如果说新闻摄影的价值主要是新闻价值,艺术摄影的价值主要是审美价值,那么纪实摄影的价值主要是文化价值。[2]年会虽然强调了有关纪实摄影的社会性、文化性与历史性等特性,却最终将纪实摄影归结为一种艺术的形式。显然,第一次对纪实摄影本质的讨论,艺术性占了上风。1994年的第五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上,纪实摄影被定

7、为会议的中心议题。黄少华在《纪实摄影定义新探》一文中对纪实摄影作了新的定义:纪实摄影是摄影家对现实世界中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关系作相对全面的、诚实生动的描写,以导致观众对被描写对象的关注与正确认识的一种摄影形式。[3]没有再提及艺术。而陈晓琦在他的论文里旗帜鲜明地批评了纪实摄影中的艺术情结,他认为艺术情结削弱了摄影家的观察力和理解力,降低了社会参与的程度,使纪实摄影开掘不深、品格不清,给人不伦不类之感。[4]中国纪实摄影与世界优秀的纪实摄影相比,差别是十分显着的。这种差别从根本上说,中国纪实摄影把握对象的方式和表达方式是感情的、审美

8、的,西方纪实摄影把握对象的方式和表达方式是理性的、认识的。当然,也有不少人批评部分纪实摄影作品的自然主义、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