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论文]论法拉奇的复出与转向 .

[世界文学论文]论法拉奇的复出与转向 .

ID:10925186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9

[世界文学论文]论法拉奇的复出与转向 ._第1页
[世界文学论文]论法拉奇的复出与转向 ._第2页
[世界文学论文]论法拉奇的复出与转向 ._第3页
[世界文学论文]论法拉奇的复出与转向 ._第4页
[世界文学论文]论法拉奇的复出与转向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文学论文]论法拉奇的复出与转向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世界文学论文]论法拉奇的复出与转向.;“9·11”事件发生后,著名的意大利女记者奥莉安娜·法拉奇复出并发表了《愤怒与自豪》一文,同时也标志着她从左派往右派的转向。法拉奇的复出对知识界和新闻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她转向的纷纷猜测。本文就法拉奇复出以及转向的原因进行论述,从两方面得出结论。一方面,从社会背景来看,冷战结束后左翼阵营的分化、西方出现“新悲观主义”思潮以及“9·11”事件都对法拉奇的复出有所影响;另一方面,从她的经历以及个人特质进行分析,知识分子的立场和左翼浪漫情怀,西方中

2、心的价值观,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情结都是导致她转向的原因。关键字:法拉奇,复出,转向,“9·11”abstractshortlyafter911incident,orianafallaci,thefamousitalianjournalistreturnedpublic,lefttoright.fallaci’sshifthasgivenpeoplemuchsurmise,andthisthesismainlydiscussesonthereasonsofhershiftfromtp,theappe

3、aranceofneismand911incident.ontheotherside,heroportantpartinhershift,plex.keywords:orianafallaci,return,shift,911incident.一、《愤怒与自豪》:一石激起千层浪曾以《风云人物采访记》而闻名世界的意大利女记者奥莉亚娜·法拉奇,自20世纪90年代起“隐居”纽约,一直闭门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后,年逾古稀的法拉奇“复出江湖”。9月29日,在意大利

4、一家名为《corrieredellasera》的报纸上,法拉奇发表了针对“9·11”事件的长文——《愤怒与自豪》。在这篇文章中,法拉奇激烈抨击伊斯兰教和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强调与伊斯兰世界恐怖分子的战争无法避免。文章一发表就引起极大轰动,《corrieredellasera》在短短四小时就卖出一百万份,创下新闻史的新纪录。诚如有人所言,法拉奇的复出成为“欧洲新闻历史上最具有震撼性的事件之一”,西方媒体针对她的文章纷纷发表评论,并形成左右两派对峙的局面。《华尔街日报》2002年4月28日发表题为《意

5、大利的拉什迪》的社论,盛赞道:“欧洲的良知有了名字:法拉奇。”而另一方面,法拉奇的言论则遭到欧洲左翼媒体的反击,英国《卫报》专栏作家卡巴尼撰文评论说,法拉奇正“激烈地从左派向右派转舵”。法拉奇的复出掀起波澜,同时也给我们带来问题与思考:法拉奇为何而复出,又因何而转向?她的复出与转向意味着什么?“无论是战争时期,或是和平时期,我都忠于自己的原则,为了自由,为了反抗各种形式的专制主义而奋斗不已。我的生活就像我的作品,我从未放弃过斗争。”1993年法拉奇在中国访问时如是说。作为一名世界名女记者,法拉奇

6、曾是比较激进的左派分子,她反对越战,同情越共,强调**和平等,她曾与希腊反政府左翼领袖帕纳古里斯一见钟情并且共同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她曾普遍被视为反暴政、反集权、反专制的象征,受到热爱自由、追求**人士的青睐。1952年,初为记者的法拉奇就表现出不畏权力、坚持真理的个性。《意大利东部晨报》的编辑要求她写一篇关于共产党人政治集会的讽刺性报道,法拉奇认为这种未经调查就设定观点的行为有悖新闻的客观性,于是断然拒绝,结果遭到解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世界各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法拉奇走访了中东

7、和拉美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撰写了一系列的稿件。1968年,墨西哥举办奥运会期间,她和学生们一道亲历了墨西哥政府对学生抗议活动的血腥镇压,并负了伤。事后,法拉奇就自己的经历发表文章,并开始以自由的斗士和极权主义的反对者形象亮相,赢得广泛瞩目。20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法拉奇一直像一颗耀眼的明星,以自由斗士的形象活跃在世界新闻舞台。法拉奇记者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是采访国家元首和政界要人,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为她赢得广泛国际的声誉,也为她塑造了不畏强权的记者形象。以《愤怒与自豪》而复出的法拉奇,似乎与人

8、们以往的印象大相径庭。比如,她针对伊斯兰教发表激烈的言论,认为穆斯林恐怖分子针对的既是美国,也是整个西方文明:本文共4页:第1[2][3][4]页;因为当西方的命运,我们幸存的文明危若累卵之时,实际上,我们就是纽约,我们就是美国。我们就是意大利人、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澳大利亚人、匈牙利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斯堪的纳维亚人、比利时人、西班牙人、希腊人、葡萄牙人。如果美国被摧毁,欧洲也会被毁灭,我们也将被毁灭。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反差呢?莫非人们以往的印象只是错觉?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下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