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论文

公司治理 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论文

ID:10923015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9

公司治理 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论文_第1页
公司治理 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论文_第2页
公司治理 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 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司治理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论文.freelpel报告》、美国的《商业圆桌会议公司治理声明》、韩国的《公司治理最佳实务准则》、中国证监会2002年出台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与参与治理奠定了制度基础(杜胜利,2003)。实际上,在德国、荷兰、瑞士等欧洲国家,象员工这样典型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他们是以更高层次的法律来规定这一内容的。DeJong(1999)通过研究1992至1994年间100强欧洲企业,对两种模式下企业的效率做了对比,发现采用“共同治理”模式的企业业绩比

2、采用“股东至上”模式的企业业绩好。哈佛大学的科特和赫斯克特1992年的研究发现,获取好的财务业绩的前提是除关注股东的价值外,企业还必须充分考虑顾客和员工的价值。他们研究了两类公司11年的业绩,比较注重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公司价值平均增长了682%;而只注重传统股东价值的公司价值只增长了166%(沃克,2003)。美国的詹姆士.何林斯和杰里.波里斯在研究了几家大公司的长期绩效表现之后,得出了类似结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强调利益相关者核心价值“远景化”企业的财务绩效远远超过了股市的整体表现。在英国进行的同样研究中,克莱因沃特.本森发现,32种遵循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原则的上

3、市公司股票价值在3年半时间内增长了90%,而同时期所有股票价值平均只上涨38%。这些都显示着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共同治理”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二)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面临的问题“共同治理”相比“股东至上”实际上就是治理主体即企业所有者的转变,由原来的一元主体转变为多元主体。由此,给激励机制和业绩评价带来的影响也可从主体的多元性作为思考的切入点。1.关于激励机制激励主体如何确定?“共同治理”模式所考虑到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多元,涵盖的内容具有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从而使公司的权益主体过于

4、宽泛,承担的社会责任过于繁杂,难以在实践中加以操作。如果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是激励主体那显然不具操作性,那么,在利益相关者中寻找关键者似乎是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而至于谁是关键利益相关者,就得依据各方的谈判力了,而谈判力的基础是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谁拥有的资源对企业更稀缺,谁就拥有更强的谈判力。因此,激励主体应由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多方博弈解决。报酬契约如何设定,利益如何协调?“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论强调企业所有权应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虽然在理论上行得通,而在实际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有时甚至是

5、实现一方利益以牺牲另一方利益为代价的,利益相关者利益这种非同方向单调变化,使所谓的利益相关者多赢共赢在逻辑上是很难存在的。袁振兴(2004)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观点,他指出: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形成和分配的载体,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织。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就是其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不同均衡状态,因此,利益相关者要追求的是利益均衡,而不是最大化。这个观点对以后研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2.关于业绩评价“共同治理”模式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业绩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业绩评价的主体不同,或是目的不同,从而形成的评价方向、方法和内容也会有很大不同。“共同

6、治理”模式要求从更广泛的角度进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既要包括针对股东的财务业绩等经济指标,又要包括针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指标。与此相配合,评价方法也从静态到动态,由短期到长期,由定性或定量到定性、定量两者相结合,由主观或客观到主观、客观两者相结合,等等。陈共荣(2005)还认为,多元评价主体使用的业绩评价应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包括适于多元评价主体使用的业绩评价平台体系和适合不同评价主体的专门体系。英国克兰菲尔德学院的安迪尼利和克里斯亚当斯等(2000)提出了绩效棱柱的概念,绩效棱柱是一个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业绩评价体系,它用棱柱的五个面分别代表公司业绩评价的五个

7、方面:即利益相关者的满意、贡献、战略、流程和能力,五个方面具有内在联系,该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既强调了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取向,又测量了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所做的贡献。我国有的学者为共同治理模式的业绩评价指标设定也做出有益的尝试,比如温素彬、薛恒新(2005)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根据复合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提出了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该模型包括静态绩效评价、静态协调度评价、动态协调度评价以及综合评价。另外,由于“共同治理”模式更多地考虑了人力资本所有者投入的专用性资源的稀缺性,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稀缺性将更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