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大学学位论文.doc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大学学位论文.doc

ID:10915524

大小:20.9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大学学位论文.doc_第1页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大学学位论文.doc_第2页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大学学位论文.doc_第3页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大学学位论文.doc_第4页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大学学位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大学学位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学生姓名:杨卓翰学号:1308101452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年12月目录(一)第一章………………………………………………1(二)第二章………………………………………………2(三)第三章………………………………………………3(五)总结………………………………………………4[摘要]  韩寒是当今最具争议的80后作家,从第一届新概念文学大赛一等奖得主到如今的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韩寒的身份在变,地位在变,文学风格也在变。本文第一章试对韩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细致梳理和分析,将其三次转型总结为“学生韩寒”、“文青韩寒”和“公知韩寒“,探究其创作发

2、展变化的完整轨迹。第二章说明韩寒创作转型的原因。第三章重点揭示了韩寒转型的意义。  [关键词] 韩寒 创作转型 80后 公共知识分子  前言  韩寒, 8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从1999年以《杯中窥人》一文一举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2000年发表长篇小说《三重门》,畅销两百多万册,一度成为最炙手可热的80后作家,随后他了退学的决定,引发了社会上“韩寒现象”的讨论。退学后陆续发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通稿2003》、《就这么漂来漂去》和《杂的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一座城池》、《光荣日》、《他的国》和《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作

3、品。自韩寒出道的那天起,十二年来他就一直在风口浪尖上,成为争议的对象。他的小说,他的博客,他的赛车,他的杂志,甚至他的乐队,人们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附加在他的文学作品之外的一些事情上,更愿意把他当做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教育现象来解读。但却少有人从文学方面来解读韩寒,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作家”这个让韩寒成名的身份了。2012年的春节,最热闹的事莫过于方舟子“打假”韩寒代笔,但事已过去近四个月,仍没有确凿的证据指向韩寒真的有代笔或团队,而此事现在也已沦落为一个笑话。方舟子和麦田死咬韩寒不放的原因是觉得韩寒前后文学风格创作主题转变很大,但是却忽视了创作转型这一文学现象的客观存

4、在。看着方舟子那些所谓的拙劣的文本分析的“铁证”,却对韩寒文风的一脉相承视而不见,让我不禁想为韩寒说两句话。这正是我创作此文的最原始动力。  选择韩寒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因为十二年来,韩寒从最初的小说创作到杂文式的小说再到杂文之旅,从一个叛逆少年的代表到现在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转型有迹可循,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合理性。本文试从韩寒的三次转型入手,进一步探究他转变的原因,发掘他转变的意义,以此来盘点韩寒陪伴我们的这十二年青春。第一章 学生韩寒  韩寒出道于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赛”,成名于第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三重门》。然后他选择了高二那年退学,后来也拒绝了复旦

5、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他最初的小说和散文就可以看出,他的作品都是以校园为背景,以日常学生生活为主题,加之韩寒幽默风趣的文字,以讽刺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当时那个年代,让他着实的火了一把。简言之就是“骂教育”。从韩寒成名到2006年,他尽管已退学多年,却仍处于一个后青春期的时代,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归纳为“学生韩寒”。  早期的韩寒作品中,无论是《三重门》中的林雨翔,《像少年啦飞驰》中的“我”和“铁牛”,还是《一座城池》中的“我”、“王超”还有“健叔”。 这些主人公普遍都经历过了痛苦的校园生活,受到老师同学的排挤压迫,乃至后来回忆起来都像噩梦一样,由于成长阶段没有正确的教育

6、导向,主人公后来也都是庸庸碌碌的小人物,平平淡淡的过着每一天,最终都陷入一种巨大的空虚。   《三重门》作为韩寒的处女作,可以清楚看到这本小说中韩寒自传的影子,故事的题材都几乎来自他自己的事,加入文学社,参加作文大赛,以体育特招的身份进入市重点高中,追心仪的女生等等。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描绘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有社会关系,如父母托关系花高价让“林雨翔”进了市重点;有金钱关系,如林雨翔的高中同学钱荣仗着家里有钱就在学校作威作福;有人际交往,如林雨翔跟钱荣的斗智斗勇,处心积虑的煽动文学社的同学选他为社长,还有最纯情的男女之情,林雨翔与susan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

7、之情。韩寒就是以挑剔的,怀疑的眼光去看这个荒唐的世界,然后毫不留情的揭露出来。而书中随处可见对学校对教育的讽刺。如“那女孩的嘴仿佛学会了中国教育界处理问题的本事,只触及到皮而不敢去碰实质的东西。”1 韩寒的比喻天马行空到形容一个女孩吃生煎包都能联想到中国教育。这种比喻说好听就是天马行空,其实说不好听也可以是生拉硬扯,有时看得人一头雾水。加上书中有很多高深的旁征博引,后来韩寒也在博客上自己反思承认了《三重门》是一本很装逼的书,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掉过书袋。同时也他说明了“掉书袋”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初期学写作的必经之路。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在两千年,被全国的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