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方剂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ID:10897639

大小:178.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7-08

《方剂学》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1页
《方剂学》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2页
《方剂学》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3页
《方剂学》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4页
《方剂学》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剂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方剂学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方剂:中医在辩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的药物治疗处方。2、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和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二、方剂的起源与发展1、主要方书及其意义方书名称载方数意义《五十二病方》283(可辨197)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黄帝内经》13最早中医药学理论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314融理法方药于一体,方书之祖《千金(翼)方》共7500余首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外台秘要》6000余首研究唐以前方剂的主要文献《太平圣惠方

2、》16834第一部国家编写的方书《普济方》61739古代载药最多的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国家编成的药典《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首次运用君臣佐使剖析方剂《医方考》吴昆全面运用方论方法分析分析方剂《滇南本草》最大的地方性药典《中医方剂大辞典》近10万首载药最多,较为全面2、金成无己贡献:①首次以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开后世方论之先河;②首次以四气五味剖析方剂配伍,奠定了性味配伍的基础;③注解伤寒论,使之由论升为经;④明确提出“十剂”、“七方”分类法。第二章方剂与辩证论治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治法来源于方剂;2、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3、治法是组成

3、方剂的依据。二、方剂与治法程钟龄《医学新悟》统方“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第三章方剂的分类一、七方源于《内经》——金成无己《伤寒名理论-药方论序》,明确提出:大、小、缓、急、奇、偶、复。二、十剂金成无己《伤寒名理论-药方论序》: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一、配伍的目的1、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2、提高药效:①增强原药效;②综合多药效;③产生新药效。3、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二、方剂的组成1、“君、臣、佐、使”字语首见于《神农本草经》。2、《内经》中: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三、方剂的变化1、药味增损

4、;2、药量加减;3、剂型变化。第五章方剂的使用方法一、常用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酒剂、丹剂、茶剂等等。二、汤剂制备急火煎煮谓之武火;慢火煎煮谓之文火。三、服药方法1、服药时间:并在上焦,饭后服;在下焦,饭前服;急性重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定时服;补益与泻下药,空腹服;安神药,睡前服;对肠胃有刺激性药物,饭后服;治疟药,发作前两小时服;(特别:十枣汤,平旦服;鸡鸣散,五更服。)2、服药方法3、药后调护4、服药食忌:①病证对饮食的宜忌;②药物对饮食的宜忌。第六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1.麻黄汤(1)【组成】麻黄(君)桂枝(臣)杏仁(佐)甘草(佐、使)【功用】

5、辛温发汗,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配伍意义】1、君臣相须为用,一发卫气之遏以开凑里,一透营分之郁以行涩滞,加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2、麻杏相配,一宣一降,恰似肺性,以复肺气之宣降,加强止咳平喘之功。【注意事项】1、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凡体虚外感、表虚自汗、新产妇人、失血患者以及风热、温热所致的风热表证等均不宜使用。2、不宜久服,服后见汗出即可。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麻黄碱升压)。【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2.桂枝汤(1)【组成】桂枝(君

6、)芍药(臣)生姜、大枣(佐)炙甘草(使)【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及营卫不合证。【辨证要点】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配伍意义】1、君臣相须为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有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功,并散中有收,使之驱邪而不伤正,养阴而不留邪。2、姜枣相合,调和营卫。3、炙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阳扶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敛阴合营。4、群方之冠。5、配伍严谨有层次且服法讲究。【注意事项】凡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者;瘟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者;中焦湿热,见舌苔黄腻者,均不宜使用本方。【方歌】桂枝汤

7、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和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书)3.九味羌活汤(1)【组成】羌活(君)防风、苍术(臣)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佐)甘草(使)【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苔白脉浮。【配伍意义】1、诸药配伍,既统治风寒湿邪,又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2、药备六经,通治四时,为分经论治之典范。3、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药物相配伍。【注意事项】本方以辛香温燥药味为主,故有伤

8、阴劫液之弊,凡有风热表证、里热亢盛以及阴虚内热者不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