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_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_

ID:10896686

大小:184.50 KB

页数:123页

时间:2018-07-08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__第1页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__第2页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__第3页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__第4页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_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1、相关定义1.1、非遗产业化开发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表征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气质和民族凝聚力。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文下文部分统称”非遗”)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产业化和非遗之二者之间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矛盾的。产业化(industrialization)在英语的概念

2、和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将工业化理解成为狭义的产业化。关于产业化,最为著名的概念来源于联合国经济委员会:产业化包括生产的连续性(continuity)、产品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生产过程的集成化(integration)、工程的组织化(organization)、劳动的机械化(mechanization)和研发一体化(research&development)。从产业化的概念上可以看出,产业化实际是围绕某种具体产品展开的。而非遗是一种文化,文化是抽象的,文化本身是无法产业化的;但是

3、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则是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产业化。所以”非遗产业化”所针对的并不是非遗本身,而是非遗产品(服务也可以视为一种产品),非遗产品是非遗的载体。因此,非遗产业化开发可以被这么定义:以市场作为导向,以非遗作为内容或素材,设计、生产和经营非遗产品的一整套流程。其目的是借助非遗产品的销售来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传播。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与特征2.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2.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条约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群体

4、、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遗产进行了分类。具体分为以下五类:一是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二是表演艺术;三是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四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是传统手工艺。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二、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以下十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

5、传统医药、民俗等。1.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概念2.2.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2.2.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经历着萌芽、发展、成熟、衰败的过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阻止其消亡的客观规律,而是通过各种手段,保护有活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消亡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性和文6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化多元性决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认知的保护,同时也是文化发展多元化的重要保护。1.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概念传承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延续,通常

6、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传承,分别是个体传承人的传承,例如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等的民俗文化,以及需要群体传承的,例如婚礼习俗、民间节日等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主要为口口相传或言传身教,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地域以及传承人关系密切,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自己的文字,但通过语言的延续依然保留了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许多传承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受限,只能通过与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传承。即便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仅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代代传递,更为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的传承提供了不竭动力

7、。1.5、研究主体的相关概念界定1.3.1古民居1.3.1古民居民居是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中国在先秦时代,”帝居”或”民舍”都称为”宫室”;从秦汉起,”宫室”才专指帝王居所,而”第宅”专指贵族的住宅;汉代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住宅称”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称”舍”;近代则将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5]。中国的民居中比较独特的有:北京四合院、安徽的古民居、黄土高坡的窑洞、蒙古的蒙古包、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等。古民居侧重的是建筑单体或建筑群,强调的是建筑风格和建筑样式。1.6、居民遗产保护感知是一

8、个多维概念,具有复杂性古村落旅游地居民对遗产保护的感知由多个维度组成,本研究得到以下6个维度:居民的地方依恋、居民对遗产保护宏观措施的感知、屈Ui参与遗产保护的行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