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答及技巧训练教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答及技巧训练教案

ID:10896136

大小:122.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08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答及技巧训练教案_第1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答及技巧训练教案_第2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答及技巧训练教案_第3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答及技巧训练教案_第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答及技巧训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答及技巧训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答及技巧训练教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说】这两个考点要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对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评价。这两条是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前一考点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提的,要求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后—考点是针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提出来的。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所谓鉴赏,实际就是对作品进行“品评”。鉴赏的前提是鉴别,而鉴别则是与阅读中的理解相关联的,离开了理解就无从鉴别: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的因

2、素,达到某种美的享受。鉴赏的目的是批评,批评也是—种审美活动,它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审美判断,评价作品的高下优劣得失,或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获得某种新的感受和认识。鉴赏与阅读,密不可分,可以说,鉴赏的每一内容无不以阅渎理解为基础;而阅读的每个环节,也无不可提到鉴赏的高度。考查鉴赏评价能力的材料,一般采用诗歌或者散文。前些年,考查诗歌鉴赏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鉴赏散文采取主观题和多选题的形式。从2002年起,诗歌鉴赏的“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进—步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加大了答题的难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1、从整体上了解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

3、中的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以及景物(或环境)。2、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了解其品质、性格、节操、思想情感等。3、了解形象的个性特征、事物的特征及景物的特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1、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示的具体意义。2、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互文、隐语、双关等)及其作用与效果。3、分析作品语言的主体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比如,沉郁顿挫;豪放俊逸、通俗、直白、清新、自然、朴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峻伟奔腾,雄浑豪迈等)。※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分析作品在构思谋篇、选择材料、安排情节、刻画人物、描摹

4、手段等方面的特色。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表达效果。3、鉴赏作者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创造性。4、常常考查的技巧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反衬、对比、烘托;运用典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托物言志;多角度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评价文字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包括:1、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作品的主旨。2、作品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试题精选]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年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5、“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解析:采取主观题的形式来检测考生鉴赏古诗的能力,这是2002年高考采用的新题型。2002年之后的几年的考情说明,古诗鉴赏试题,大都采取这种形式,考生务必重视这一新变化,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试题就出自于此。“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意。但从本诗“此夜曲中

6、闻折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本题拟定的评分标准是:“折柳曲的寓意”、“本诗的思乡之情”、“折柳的关键作用”为三个得分点,每答出一点给2分

7、。如认为“折柳”不是全诗的关键,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高考试题)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解析:同2002年一样,2003年仍采取主观题的形式来检测考生鉴赏古诗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三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