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94489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全纳教育理论视野下和谐的学生管理理念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纳教育理论视野下和谐的学生管理理念论文【摘要】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据全纳教育理论,提出了树立学校实现和谐学生管理的新理念,即在学生管理中坚持学生是可发展的,学生是管理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化与多样性管理相结合,合作化管理的理念..毕业,终身教育理念。【关键词】高职院校;全纳教育理论;和谐学生管理;理念一、学生管理实践需要和谐理念的指导(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
2、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因此,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学生管理,要使学生自我发展和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就必须以和谐的学生管理理念为指导。(二)构建和谐学校的需
3、要和谐学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学校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三)学生管理实践的需要总的来讲,学生理想信念较为明确和坚定,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意识,思想活跃,富有朝气,思维正逐步走向成熟。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是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存在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思想,思想认识水平不高。二是心理素质较差,充满着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
4、动,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常常感到困惑、迷惑,有盲从、盲动的现象,自我认识缺失,自卑心理较严重。三是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四是入学动机、成长环境、生活背景和基本技能等各不相同。这些新情况无疑给学生管理增加了难度。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理念上存在诸多问题,片面强调学生管理者的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存在对学生分类、歧视、排斥等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观念不强;对学生的独特性、可发展性、人人都是可以成功的认识不足,忽视了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和能力,每个人在发展中都是需要帮助的,忽视了学
5、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学校与家庭、社会三方的合作育人的观念薄弱;终身教育理念缺失。总之,学生管理者要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就必须树立和谐的管理理念,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和学生素质现状、管理实践的要求。二、和谐学生管理概念的提出“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5学生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和谐学生管理是和谐教育的一个
6、方面。和谐学生管理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三层主要意思:和谐管理的出发点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调控管理各要素的关系,使管理目标、内容、手段、方法和管理时间、空间与学生发展相适应;和谐管理的目标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三、全纳教育理论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在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全纳教育的思想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应全面接纳所有有各种需求的学生,学校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特性和需求
7、的广泛差异,学校要消除歧视,不排斥任何人。全纳教育最根本含义是“接纳所有的人,不排斥任何人”,不能因学生存在身体、智力、社会、情感、语言、文化、种族等方面的差异或某些障碍,而不接纳他们。全纳教育强调教育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要关注一部分学生,而歧视或排斥另一部分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已被排斥的人;学生以社会主人的身份参与自己的事情,目的是要改造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人人都受欢迎,促使人们走向一种全纳的社会;依靠集体的力量,运用合作的方法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应
8、向所有学生提供适应学生需要的教育。高职院校在实现和谐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全纳教育理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全纳教育对人的本质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与坚定不移的信念,对人的差异的态度与做法,对尚未被完全认可,且常被世俗偏见视为“二类教育”、“末流学校”、“劣等乃至问题学生”的我国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以及高职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又极为难得的。在理论层面,它对重新审视高职教育,树立尊重和合理利用差异的新型管理观念、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