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文化的论文

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文化的论文

ID:10891624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文化的论文_第1页
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文化的论文_第2页
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文化的论文_第3页
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文化的论文_第4页
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文化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文化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文化的论文  王安忆对于民族问题的思考,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个体存在的思考延伸到对于个体的群体,即民族的思考。而王安忆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又分为两类:20世纪80年代中期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文化思考和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同国家民族之间问题思考。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第一类,即王安忆小说中体现出的对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文化思考。在王安忆的小说中,对本土封闭环境下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思考的典型之作是《小鲍庄》,因此,这里重点以《小鲍庄》为例来进行分析描述。    一、《小鲍庄》的产生背景    1985年,王安忆发表了

2、中篇小说《小鲍庄》。对于王安忆而言,《小鲍庄》的产生和发表并不是偶然的写作行为。促使它产生的因素也许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有两个:王安忆的人生经历影响和中国当时的文坛背景。  1983年8月30日,应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的邀请,王安忆随母亲茹志鹃一同赴美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活动。这次活动历时四个月,1984年初,转道香港回到中国。这次美国之行是王安忆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她的人生经历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她回国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美国的四个月中,王安忆看到了一个与自己生存的地方完全不同的世界。首先,王安忆直接感受到的是美国高度发

3、达的物质文明冲击。譬如她到美国爱荷华之后,住在爱荷华大学城的“五月花”公寓,里面有现代化的住宿设施;她所到的超市购物场所,都是使用自动付款机等,美国这些发达的物质文明在王安忆眼里打开了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界,而这些现代化日常设施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另外,王安忆还在这里参加很多的集体娱乐活动,如聚餐、舞会、参观等。但是,王安忆在身临他国物质文明时,她心里想到的是:“而比这一切都更加重要、更加宝贵的是——当我吃不惯带血的牛排时,当我被那狂欢搞得疲惫不堪而想宁静下来的时候,当我去那别人的国度里有着一切不习惯的时候,我异常

4、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血缘,自己的种族,自己的国籍。这无时不遇的不习惯时时在提醒着我:你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你的文化背景,你的一切,是中国,中国!”①  其次,王安忆认识了许多不同国籍的作家,与他们的接触和交流使她扩大了写作视野,有了一种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参照,在不自觉中使自己的思想上升到一个国际背景上,具有了一种民族意识。因此,当王安忆1984年初回国后,她对自己的创作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我渴望要了解我的中国:那四千年的历史,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那十亿的人口,十亿的人生。我想在我的小说里注进长的时间,大的时间,多的人生。这是我以往小说缺

5、少的,这是我今后的努力目标。”②因此,可以说,王安忆1983年的美国数月之行,使她开阔了眼界,认识到自身思考的局限性。并产生了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动机,这种思想对《小鲍庄》的产生起了重要影响。另外,中西文化的强烈对比与反差,进一步促使王安忆产生渴望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作动机,她在回国后发表了一系列在美国的见闻感受,其中1984年11月21日写作《奥运会精神》表达了作者如下这种想法:“我庆幸我现在终于发现了。这是因为我成熟了,还是因为我曾经有过一个机会,与自己熟悉的地方拉开了距离,在这距离之外,远远的,看见了它的全部?我发现我并不那么了解它,我渴望

6、了解它。我有过一个机会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那陌生为我熟悉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参照,觉出了这陌生便理解了那熟稔的。”③《小鲍庄》应该是这种思考背景下的直接产物。  1984年11月17日,王安忆在徐州写出《小鲍庄》第一稿。同年12月30日,王安忆在北京写出《小鲍庄》第二稿。从写作时间上看,《小鲍庄》完成于1984年。众所周知,1984年的中国文坛正兴起文化寻根的热潮。对王安忆来说,她在这个时期的文化寻根运动中虽然没有非常自觉的寻根意识,但是,不可否认,她承认《小鲍庄》与当时文学寻根运动的关系,对评论界把《小鲍庄》划归入“寻根文学”抱认同态度。在谈到8

7、0年代中期的文学寻根运动时,王安忆认为:“我的创作一直和那个‘文学寻根’运动有关系,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就是我的文化的根是什么。我的印象很深刻,那时阿城专门到上海来,宣讲他的关于文化的理解,这在当时是对意识形态化的一种反弹。有的作家走黄河,有的走黄土高坡,浙江的李杭育走天目山,都想在自己生存的地方找到一种比政治更加深刻的原因,生存的状态。这个事情对我冲击很大,我的根在什么地方?我生活的地方是上海,当时我在上海的图书馆里泡了一个夏天,查阅资料,但并不能帮我解决问题。我很偶然地去了农村,去了小鲍庄,到那以后把我插队落户的记忆唤醒了,应该说我还是没

8、有找到自己的根,但我是受到了寻根运动的影响,我的写作应该有更深的文化的背景。那些事情的发生和政治、运动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和它有联系的是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