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90086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绩效棱柱模型(performance prism)》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绩效棱柱模型(PerformancePrism)绩效棱柱模型简介 绩效棱柱模型(PerformancePrism)由克兰菲尔德学院教授AndyNeely与安达信咨询公司于2000年联合开发的三维绩效框架模型,用棱柱的五个方面分别代表组织绩效存在内在因果关系的五个关键要素: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组织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能力。与平衡计分卡相比,绩效棱柱模型从只关系一个或两个利益相关主体的观念中转变过来,逐步关心自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主体,在从利益相关主体那里得到贡献的同时,还关注利益相关主体的满意。该模型创新之处在于既强调了利
2、益相关主体简直的取向,又测量了利益相关主体对组织所做的贡献。 绩效棱柱,以现存的绩效测量框架和方法为基础,通过对它们进行创新和整合,进而提出一种更为全面的并且易于理解的绩效管理框架,来弥补上述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绩效棱柱模型三个基本前提 绩效棱柱模型三个基本前提在绩效棱柱这一绩效管理框架中起着支撑作用。 首先,对于组织而言,如果他们希望长期生存和繁荣的话,那么把注意力仅仅放在一个或两个利益相关者(股东和顾客)身上,就是不可取的,甚至是不可行的。 第二,如果一个组织想将真正的价值传送给股东的话,那么它的战略、流程
3、及能力就必须进行整合。 第三,组织及他们的利益相关者应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惠的,如果利益相关者期望得到一些利益的话,他们也应该为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绩效棱柱展示的是全面的绩效衡量结构,它是建立在那些已经存在,并且在一直寻求弥补其不足的结构的基础之上,为我们洞察公司绩效管理的真正难题和面对现实的挑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全面的框架。绩效棱柱相互关联的五个关键因素 利益相关主体满意:谁是我们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是什么? 组织战略: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战略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同时也满足我们自己的要求呢? 业务流程:我们需要
4、什么样的关键业务流程才能执行我们的战略? 组织能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开展和改善组织业务流程? 利益相关主体的贡献:为了培育和发展组织能力,我们需要利益相关主体为我们做出这样的贡献。绩效棱柱模型的逻辑思路 为什么这个框架是这样的?它是基于如下的逻辑思路:在当今的经营环境下,那些致力于获得长期成功的组织必须非常清楚地了解,谁是他们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但是仅有一个清楚地认识是不够的。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组织还必须从他们的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一些东西,通常包括来自投资者的资金和信用、来自顾客的忠诚和利润、来
5、自员工的想法和技术以及来自供应商的原料和服务等。 他们还需要明确所要采取的战略以保证实现分配给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为了实施这些战略,还要考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流程,必须做到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在其内部,如果组织拥有适当的能力;适当的人力、良好的实践、领先的技术和物质基础结构的综合,那么流程才能得到执行。从本质上讲,绩效棱柱为以一种理性的方式通盘考虑公司的这些关键问题提供了一个结构,使执行官们能基于可用信息做出决策。 绩效测量贯穿于绩效模型的五个方面,而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每一个方面又都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分解为许多具体问题,而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用
6、计量指标来表示。由于模型五个方面具有内在的联系,因此由模型衍生出来的计量指标之间自然也就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测量指标不局限于财务指标,也不强调以非财务指标作为对财务指标的补充,而是以绩效棱柱五个层面为引导,只要能更好地使这五个层面发挥作用,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的测量指标都可以引入测量体系之中,如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历史指标、前瞻性指标,核心指标、辅助指标,内部指标、外部指标,数量指标、描述性指标,背景指标等等。将这些看似纷乱复杂的指标置于绩效棱柱模型中,就可以将这些指标关系明确化,并相互依存,相互强化,从而更好的作出决策。 例如,在利益
7、相关者的满意层面,可考虑的计量指标有: ①股东。投资回报率、股价、经济附加值、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②债权人。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 ③雇员。雇员忠诚度、满意度、离职率等。 ④客户。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率等。 ⑤合作伙伴。投诉次数等。 ⑥监管方。违规事件的次数及性质等。 在其他四个方面类似的可以得出一系列的测量指标或方法。 但根据绩效模型而得出的众多可供选择的指标,还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绩效测量信息的可获得性;计量指标的相关性与重要性;精确性与简洁性的权衡;计量指标的可控制性等。最后得出一个精
8、简高效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指标体系。 设计好了绩效管理体系任务还并没有结束,还要将它传达给员工,并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信息沟通与反馈,对企业进行实时评价和前瞻性控制,并要根据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