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民间环保先驱梁从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民间环保先驱梁从诫-科教名家KEJAOMlNJlA文天l一,I:菲50l皋期总鲫期人物名片:梁从诫,着名环保人士,有"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民间环保的先驱","中国公民环保启蒙的先驱","绿色布道者","自然之子"之誉.1932年8月出生于北平,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师,北京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中国大百科出版,H-编辑,中国文化书院历史学教授,"自然之友"I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创会会长等;出任过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系第七√,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古一年,全国"两会"即将召H开.一个穿着布鞋,骑着自行车的老人急
2、匆匆来到全国政协委员驻地递交提案.这次,他奉献的是两份让中华大地上多一条"自由河流"的重要提案:一份是关于停止对怒江梯级开发的提案;另一份是关于对河流应分类规划治理的提案.他就是有"自然之子"之誉的中国第一个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发起者梁从诫.这位"低碳生活"理念的主倡者,儒雅从容,谦逊平和.作为名门之后,为人低调,不喜欢受人追捧.只有在参与具体环保行动时,他是高调的,在许多重要的环保事件中,-ftg都作为组织者出现,并且身体力行,十几年来一直在为中国人居环境奔走呼号……中国有了自己的"绿色组织"199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北京西郊京密引水渠边一座荒废的古塔下,一群知识分子
3、通过聚谈环保得出了一个共识: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组织起来,行动起来.这个聚谈会议后来被称为绿色"玲珑园聚会",它是中国绿色组织诞生的前奏曲.梁从诫真正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缘于一个偶然.一次,梁从诫到宁夏走访贫困地区,看到一个小女孩带着弟弟在草原上挖一种叫"发菜"的植物.小女孩告诉他,挖到"发菜"可以卖钱,养家糊口.但小女孩不知道,这么做会使沙子裸露在地面,时间一长,还会造成严重的草原沙化.梁从诫因此深切地感觉到,环保事业任重而道远,必须把保护环境的理念植入到下一代心中.中国民间环保先驱梁从诫1994年3月31日,梁
4、从诫在北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群众性,会员制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中华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又称"自然之友"),以"保护自然,善待自然"为宗旨,以开展公众环保教育为己任,以与政府的良好合作为基础,竭力推进中国的环保事业.在成立会上,梁从诫做了主导发言.作为这个组织的灵魂性领袖人物,他的观点非常鲜明,中国公民必须尽快肩负起保护环境的重任,树立爱护大自然的新理念,履行抵制,监督,举报环境破坏者的社会职责,中国绝不能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弯路."自然之友"成立之后,很多现实问题接踵而来.没有靠山,没有资金,有的只是会员们满腔热情和责任感,面对想做的事业,困难和决心一样
5、大.也正是因为那里没有利益可取,奉献是会员们惟一的心愿,合作和坚持也成为他们惟一的筹码.之初,梁从诫经常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去北京郊区植树,去风景名胜区捡拾垃圾.这些普通人组织起来的绿色志愿者们,默默做着自己想到,看到的身边每一件小事,琐事,用梁从诫的话说:"不唱绿色高调,不以绿色'救世主'自居,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不久,"自然之友"便接到云南环保志愿者奚志农反映,德钦县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要砍伐那里1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而森林是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生存栖息地.梁从诫闻讯后当即通过"自然之友"中的媒体会员在媒体上进行报道,并直接给中央有关领导写信呼吁,砍伐很快
6、被制止,这是"自然之友"第一次成功介入具体社会事件.3年后,有关部门企图继续砍伐森林,在"自然之友"会员呼吁下,此事被《焦点访谈》曝光,滇金丝猴最后的栖息地终于保存下来.1998年,克林顿访华期间,特意安排在桂林与梁从诫等民间环保人士讨论环境问题.梁从诫将滇金丝猴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看着照片饶有兴致地问,"目前这种金丝猴数量还有多少?"梁从诫说:"不足1200只!"并强调:"据我们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人类之外惟一的红唇动物."克林顿认真端详照片上的滇金丝猴母子俩,然后幽默地说,"哦,这是我的表亲."众人畅怀大笑.真正使"自然之友"声名鹊起的,是他们介入可可西里保护
7、藏羚羊的行动.生活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藏羚羊,是我国的特有物种.由于用藏羚羊羊绒做的披肩"沙图什"在国际市场价格不菲,利欲熏心的盗猎分子经常开车射杀藏羚羊,其数量从原来的几十万只锐减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几zr只.科教名家Iz,EJA0MINJIA●当地"野牦牛队"为保护藏羚羊,和犯罪分子进行长期搏斗.可可西里"野牦牛队"的动人事迹因"自然之友"将其与媒体牵线而顿时传遍中国.为帮助会员杨欣在可可西里建立"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梁从诫用"化缘"般的方式协助到处筹款.在"自然之友"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的共同努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