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81685
大小:623.50 KB
页数:98页
时间:2018-07-08
《昆山地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昆山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目录0前言11总论31.1规划编制目的和意义31.2规划编制原则31.3规划范围及期限41.4编制依据41.5技术路线72现状分析82.1“十一五”环保规划执行情况82.2“十一五”环保工作总结92.3环境现状分析132.4存在的主要问题233“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形势253.1“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253.2“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253.3“十二五”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264规划目标与指标284.1指导思想284.2规划理念284.3总体目标294.4主要指标305“
2、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领域335.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335.2水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375.3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465.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505.5工业污染防治535.6城乡环境保护605.7生态环境保护695.8核与辐射安全监管765.9环境监管能力建设775.10生态文明建设规划786“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重点工程836.1重点建设项目836.2资金来源与融资渠道916.3效益分析937规划落实与保障措施987.1组织管理保障987.2资金投入保障987.3政策制度保障997.4执法监管保障1007.
3、5环境科技保障1007.6宣传教育保障1010前言“十一五”时期,昆山市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强大动力,不断丰富和发展“昆山之路”内涵,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较好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面巩固了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走出一条以改革开放为特色、以科学发展为特征的新时期“昆山之路”,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奋力开启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昆山非常重视和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4、、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等称号,2006年昆山被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生态市”。为进一步巩固昆山生态市建设成效,提升昆山可持续发展能力,昆山市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倡议,并编制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开始了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2009年昆山市已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之一。“十二五”时期是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由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向率先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阶段,谋划好昆山“十二五”环境保护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制定相应的政策
5、措施,对于全面提高昆山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市委提出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打造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低碳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苏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昆山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昆山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昆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要求,36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为核心内涵,建立安全的防
6、控体系、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和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探索昆山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率先将昆山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1总论1.1规划编制目的和意义“十二五”时期是应对国内外环境发展重大变化的五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五年,是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由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向率先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阶段。谋划好昆山“十二五”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将有力地推动发展转型,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生和谐,从而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高度融合,对于
7、实现市委提出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打造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低碳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规划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作为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生态优先的理念,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用城市生态学原理指导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2)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8、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6(3)经济高效、社会公平坚持经济高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绿色经济体系。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保障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坚持社会公平,公平地改善和提高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居住条件,促进社会和谐。(4)创新驱动、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