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两系杂交中籼机插秧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发苗动态及穗粒结构表现的论文

简论两系杂交中籼机插秧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发苗动态及穗粒结构表现的论文

ID:10875153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简论两系杂交中籼机插秧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发苗动态及穗粒结构表现的论文_第1页
简论两系杂交中籼机插秧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发苗动态及穗粒结构表现的论文_第2页
简论两系杂交中籼机插秧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发苗动态及穗粒结构表现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简论两系杂交中籼机插秧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发苗动态及穗粒结构表现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论两系杂交中籼机插秧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发苗动态及穗粒结构表现的论文 摘要两系杂交中籼机插秧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发苗动态及穗粒结构表现研究表明,秸秆全量还田对两系杂交水稻大田生长在栽后5~15d内对发苗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栽后18d逐步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还田后稻田中后期土壤保水供肥能力增强,绿色叶片功能期延长,对增强后期根系的活力、延长生育期和灌浆时间、促进籽粒充实、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起明显的作用,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杂交中籼稻;机插秧;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发苗动态;穗粒结构    随着农村能源使用多样化,农作物秸秆剩余日渐增多。近年来,

2、秸秆露天焚烧或随意丢弃现象越来越严重,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特别是近年来小麦秸秆焚烧现象尤为严重,农作物秸秆大量焚烧,破坏了土壤结构[1-2]。如何强化秸秆的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其能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3-4]是农技推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探索秸秆全量还田与未还田机插秧大田发苗动态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麦秸秆机械全量还田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在多个乡镇开展了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示范区选择在小麦茬口,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前茬小麦

3、长势平衡。稻作方式实行机插秧栽培,供试水稻品种为两系杂交中籼新两优6380。  1.2试验设计  示范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进行,设秸秆全量还田(a)和秸秆未还田(ck)2个处理。.秸秆全量还田处理,麦田留茬高度小于15cm,秸秆切碎长度小于15cm,并均匀撒于田间,然后放水浸泡2d左右(约50h),水层深度2.5cm左右,作业前降低水层,进行浅水机械灭茬旋耕操作,高处见墩,低处浅水,不起浪,水田埋茬作业旋耕深度12cm以上,全田埋茬效果较好,便于机插。秸秆未还田处理,将收割后的麦秸秆用人工清出田间,留茬高度及整地等措施同还田的一致。  1.3

4、试验实施  6月8日移栽,栽插规格及密度均为行株距30cm×13cm,移栽时2个处理均施用28%复合肥600kg/hm2,栽25.5万穴/hm2,基本苗57万根/hm2,移栽时秧苗叶龄4.2叶,移栽后4d上浅水,栽后6d施用第1次分蘖肥,施碳铵375kg/hm2,并结合化除一并进行。第2次分蘖肥于第1次施肥后的8d,施尿素112.5kg/hm2。叶龄余数1.8叶时追施穗肥,施尿素90kg/hm2、氯化钾150kg/hm2。病虫害的发生按仪征市植保部门要求进行3~4次防治。  1.4田间调查  大田生长期间,在还田区和未还田区各定点3处,每点

5、选取20穴,进行定点苗情观察,每隔5~7d调查1次,主要观察叶龄和茎蘖动态。成熟前考查植株性状及穗粒结构和产量。综合各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田苗情动态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处理a前期发苗略迟于ck,但在移栽18d后分蘖的发生及发苗速度比ck明显加快,处理a与ck分别在栽后的21、20d达到苗数255万根/hm2,栽后1个月处理a及ck基本茎蘖数均达405万个/hm2以上,高峰苗处理a达474.0万根/hm2,ck达439.5万根/hm2,最终有效穗数处理a为249万穗/hm2,ck达243万穗/hm2。秸秆还田

6、区有效分蘖的增加,促进了有效穗数的增加,后期绿色叶片功能的延长,熟相较好,为其他产量构成因子的优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2成熟期植株性状及后期倒伏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a植株基部第1节间比ck的略短,剑叶宽厚,穗长增加。由于秸秆还田后田间保湿供肥能力加强,植株茎秆比未还田粗壮,在2010年仪征地区大面积杂交水稻倒伏的情况下,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表现了较好的抗倒性,秸秆全量还田的功能叶比未还田的保持绿叶时间推迟3d,有利于后期的干物质的积累。  2.3生育期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a齐穗期比ck晚2d,成熟期推迟2~3d。全生育期处理

7、a为129d,比未还田的延长3d。  2.4穗粒结构及产量  从表5可以看出,处理a有效穗数比ck多6万穗/hm2,每穗实粒数比ck多5.8粒,千粒重比ck增0.4g,理论产量比ck增761.33kg/hm2;由于ck分蘖期猛长,中期充实不好,后期倒伏严重,实收产量为8397kg/hm2,比处理a实收产量少687kg/hm2,实收产量处理a比ck增幅达8.18%。因此,处理a比ck在移栽后18d至成熟期的综合性状表现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麦收时要留低茬切碎,以便于耕作埋入。本试验采用水田旋耕浅水埋茬的方式,其效果较佳,因此要实现秸秆全量还

8、田必须解决好秸秆还田的机械问题,大面积生产要切实提供实用型还田机械[5-6]。对于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大田分蘖因秸秆在腐化分解为有机质时需要吸收一定量的氮素,前期可适当增加氮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