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6358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县苗木科技示范户典型事迹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县苗木科技示范户典型事迹材料 龚浩,在桃江县乃至益阳市花卉苗木界都小有名气。这位三十五岁的小伙子,头衔颇多:益阳市三届人大代表、桃江县政协委员、桃江县科协“四大”代表、桃江县花卉苗木协会常务副会长。他对科学技术的执着探求和对家乡农友的深情关照,使他成为了水口山乡及周边乡镇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领头羊,深受乡亲们的信赖和爱戴。 一、初试牛刀,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原本成绩优异的龚浩,因多种因素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回到家中,龚浩也像祖辈们一样,在自家的自留地、田边土
2、角,进行传统的杉苗培育,育好苗后,拖着板车走村串户,沿街叫卖。一年下来,除去成本,抛开辛劳,他仅赚得两三百块钱。整天忙忙碌碌的龚浩,闲暇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一个偶然机会,他从报上获悉怀化某林场职工承包了大片荒山。他想,既然承包了大片荒山,肯定需要种苗,于是他给这位承包人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这位承包主所在的林场当年正在进行改制,没有培育苗木,正愁找不到幼苗的承包人收信后,马上就给龚浩回了信,要求订购杉树苗200万株。收到回信的龚浩,兴奋不已,信心倍增,他第一次扩大规模,精心培育了3.5亩杉苗。那一年,凭着那桩生意,
3、再加上零散的销售,龚浩净赚了八千多元,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籍此,他成为了当地第一个将苗木销往外地,第一个种植规模较大且赚了“大”钱的苗木专业户。 二、思变学技,抓住契机大显身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龚浩事业上平平淡淡,始终没有大的突破。通过市场调查和反复思考,他深深领悟到:单纯依靠品种单一的杉苗培育,已远远不能适应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他知道,闯一条新路,不能蛮干,只有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为此,他购买了大量的苗木培育书刊,订阅了《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林业》、《湖南科技报》、《湖南林
4、业》等多种杂志,并报考了中南林学院园林专业函授班,每学期赴长沙参加为期一周的面授。平日里他常到林业部门请专家释疑解难,还先后考察了桃源、洪江、桂林、贵阳等县市的苗木基地,从中学习取经。通过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钻研和实践,使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培育苗木的本领,并于2001年拿到了园艺师职称证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的兴起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机遇终于来了。1999年,他毅然从四川、贵州、江西等地引进木荷、枫香、桤木、楠木等多个新品种,承包农田30亩进行试种。经过精心培育,因技术、管理到位,苗木长势旺盛,
5、送往省内外市场,马上成为抢手的“俏货”,当年创产值12万元,比单纯种杉苗每亩增收3000元。获得成功的龚浩,2000年又扩大规模,引进更多新的品种,正式建立了绿化苗木与用材苗木齐头并举的水口山苗木基地。至今,已先后建成水口山、花果山、石牛江、桃花江四个苗木示范基地,总面积达800亩,引进培育的树种包括红枳木、枫香、红豆杉、七叶树、香椿、柏木、杨树等多达50多个,年产值超过400万元。苗木远销湖北、广东、广西、河南、福建、云南、贵州、重庆等十多个省市。龚浩“发达”后,并没有急于将自己简朴的家居条件进行改善,而是为了适应
6、市场经济的千变万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置购传真机、电脑,并建立自己的网页,在网上寻找市场,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自己的苗木产业结构,同时将自己的规模产品在网上发布信息,打开销路。2002年,他与云南省镇雄县苗木商何正的网上成交额就达30万元。去年,他的网上成交总额达70万元。 三、情系乡邻,引领群众齐奔小康 龚浩常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令他无比自豪的是,在他的带领下,通过信息、技术、销售上给予乡亲们的支持,全乡先后有12个村,900多农户从事苗木生产,总面积达3000多亩,总产值达
7、1000多万元。同时,还带动县内浮邱山、花果山、石牛江、桃花江、高桥等乡镇300多农户从事苗木业。从2001年开始,他先后多次为300多育苗户集中讲苗木培训课,赠送育苗技术资料2000多份。在家中,在田头,接待和实地传授技术,至今达1000余人次。水口山乡丰家村村民刘乐云,原本家境一般,2001年跟着龚浩试种了两亩木荷,当年小有收获,2002年,在龚浩进一步的指导下,扩大规模,当年获利8万元,现在刘乐云家建起了一栋漂亮的三层小楼,家中家电、摩托、手机一应俱全,率先步入了小康。刘乐华、刘美华两兄弟,在龚浩的帮助下,经营
8、8亩苗木,去年除去家庭开支,获纯利3万元。2003年,在他的联户经营模式带动下,水口山乡丰家村的苗木业迅速崛起,经营面积发展到600亩,年人均收入突破3000元,是1997年的3倍,一跃成为全乡“致富奔小康先进村”。 龚浩还情系家乡,热心公益事业。丰家村的两公里村级公路原来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过往车辆、行人怨声载道。他二话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