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青少年犯罪成因实证研究.doc

法律论文青少年犯罪成因实证研究.doc

ID:10854968

大小:46.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8

法律论文青少年犯罪成因实证研究.doc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法律论文青少年犯罪成因实证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少年犯罪成因实证研究青少年犯罪成因实证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青少年犯罪成因实证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青少年犯罪成因实证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对其探讨已涉及到了各种学科和社会层面,并渐有“科际整合”的趋势。本研究立足于具有“科际整

2、合”特点的国内外代表性学说一般犯罪理论和犯罪综合动因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侪以及低自我控制等因素对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一般犯罪理论;犯罪综合动因论;低自我控制;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D912.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从G.S.Hall(1904)第一次明确地将“青年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开始,青少年这一群体就一直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社会角色。Gottfredson与Hirschi(1990)收集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十九世纪中

3、至二十世纪末)、不同团体的犯罪年龄分布绘成曲线图后发现:“青少年犯罪率远远高于其它年龄层的犯罪率”是无论何时、何地、任何团体都呈现出的共同现象,可称为犯罪年龄分布的“自然法则(lawofnature)”。而另一方面,无论是基于“正义”还是“公平”要求,对于青少年群体,社会都应该采取“保护主义”和“特别对待”的处遇方式。Havighurst早在1972年就强调,青少年阶段的发展任务成功可为下一人生阶段奠基并获得社会认可,失败则为进入下一生命阶段增加困难。19世纪后兴起的“实证犯罪学(PositiveCriminol

4、ogy)”的观点则认为,犯罪必有其原因,或来自生理缺陷、或来自心理问题、或来自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皆非自由意志所能控制。因此,社会需要对犯罪人,特别是青少年犯罪人负责。Winnicott(1990)更进一步指出社会在救助犯罪青少年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孩子有反社会行为时,那不必然是指他有病,而反社会行为常常不过是个向有力量、会爱护、有自信的人所发出的求救信号……”Howell(2003)则将源于罗马法的“国家亲权(ParensPatriae)”理论作为国家或社会保护青少年或儿童,采取特殊措施干预青少年犯罪

5、的理论基础。认为国家是每个未成年人的最终监护人,因此国家不仅有权,而且有义务承担家长的角色,尽量采取一切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理所应当地成为各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干预”的前提基础——青少年犯罪成因的研究则一直是国内外此领域的重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到目前为止,对青少年犯罪成因的探讨已经广泛涉及到了生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法律政策层面等,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令各方一致满意的定论。而当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成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实证性。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众多的青少年

6、犯罪成因理论的基础上,立足“科际整合”的观点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以较客观、准确的方式深入考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      二、青少年犯罪成因论的趋势——科际整合    有关青少年犯罪成因的探讨,不同学科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遗传和生物学从遗传、体格类型、荷尔蒙或生物化学成分失调、脑部受损或脑功能失调、染色体异常等观点来解释。而社会学则强调人的行为的本质是社会性,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并用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观点来解释犯罪行为。还有一些学者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例如本能论(Fr

7、eud,1923,1939)、社会学习理论(Bandura,1971)、同一性理论(Erikson,1950)、道德发展论(Hains&Miller,1980)、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Sampson&Laub,1993)、青少年危险模式(Resnick&Burr,1996),等等[71181191。而纵观近百年的青少年犯罪成因的理论成果,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意识到,对于青少年犯罪这一复杂的现象,若不采取“科际整合(TheoreticalIntegration)”的观点,则很难真正厘清。正如美国犯

8、罪学者c,R,Jeffery(1989)所指出的,犯罪行为有其遗传与心理、生物层面因素,在与社会环境互动下,而衍生犯罪行为,因此需要提倡“科际整合”的研究视角,综合多种因素来解释犯罪行为。而Gotttfedson和Hirschi在1990年提出的一般犯罪理论(AGeneralTheoryofCrime)则被认为是目前国际上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主流范式,也是“科际整合”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