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七)word版含解析(一)[精品原创]

【高考必备】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七)word版含解析(一)[精品原创]

ID:10845581

大小:29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8

【高考必备】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七)word版含解析(一)[精品原创]_第1页
【高考必备】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七)word版含解析(一)[精品原创]_第2页
【高考必备】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七)word版含解析(一)[精品原创]_第3页
【高考必备】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七)word版含解析(一)[精品原创]_第4页
【高考必备】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七)word版含解析(一)[精品原创]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必备】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七)word版含解析(一)[精品原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

2、一时期指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C.中共十四大之后D.改革开放初期2.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解决上述农村中不利于工业化建设的问题,政府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3.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

3、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以上材料反映出了(  )①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③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④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4.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5.商业广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B.经济困难物资匮乏C.国家经济体制影响D.商品直销方式主导6.美国情报机构在当时中国“一五”计划尚未公布的情

5、况下,预测“一五”计划的目标是1957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20%到25%左右。这一预测(  )A.低估了中国政府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B.与“一五”计划完成情况基本一致C.高估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有利因素D.与中国公布的“一五”计划完全相符7.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8.邓

6、小平曾说:“其实,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项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调。”邓小平所谓的“唱反调”的含义是(  )A.全面整顿触及“四人帮”的经济利益B.全面整顿与当时政治、思想路线相悖C.推行拨乱反正,形成了正确的组织路线D.直接挑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主张9.西方学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

7、神并对资源能做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该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一政策(  )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B.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8、和恢复C.有利于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D.巩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率先进行了改革。随后在农村中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齐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下列对民谣解读有错的是(  )A.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高兴心情B.农民获得了自主分配农产品的权利C.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2.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