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ID:10841385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_第1页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_第2页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_第3页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诗三百首导读之感——品唐诗看唐朝历史摘要: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学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世人代代相传诵。唐代诗人的不同风格与唐代的发展有着重大联系。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给予中国唐代诗人不同的创作背景和灵感。本文通过对唐代诗歌的鉴赏浅谈唐代历史与唐诗的关系。关键词:唐代诗歌,唐代历史正文: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唐朝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唐诗在中华民族文学历史上如同一朵绚烂的奇葩,上呈汉魏风骨,下启明清古歌,世世代代被人传诵。而唐诗的高峰出现并非是一个偶然。从唐初建国到安史之乱的一百多年来,唐帝国经济一直是上升的,即使在安史之乱之后,由于南方的开发和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停顿

2、。而经济的发展必将导致文化的繁重。于是,这个繁重的社会,孕育了一个创作诗歌的氛围,养育了一批杰出的,具有不同性格的诗人。其次,唐朝时期处于国内各民族的融合时期,加上社会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很多素材。第三,唐朝对国内以及海外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文化下的人们思想比较活跃,言行的拘束很少,因此促进了思想的爆发,涌现了一批批有自己思想的诗人。第四,唐朝的科举制度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是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唐诗的发展与唐代的历史发展有着重大联系。反之,从不同诗人的作品,我们也能感受得到一个伟大朝代的兴衰。史学家们把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

3、唐。自建唐后的三十余年,诗坛上仍旧弥漫着梁陈余风,形式上讲究调声,内容上沿袭宫体。而只有王绩在追求一种不同,虽然被后人称赞,但在当时也是一种寂寞。提到初唐,当然人们首先会想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才高而位卑,常借诗歌对社会现象加以披露,因此更加接近社会现实,取得较好的成就。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调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前两句激起了爱国热情。“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之极表现出来。一个“照西京”,将这种紧张的气氛烘托了出来。所以自有了“心中自不平”。此刻也燃

4、起了作者心中那份爱国的炽热烈火。尤其是一个“自”字,体现了人物的境界。“牙璋辞凤阙”,描写了军队班师离京的情景,隆重而庄严,“铁骑”“龙城”这样刚烈的词语加之一个“绕”字,显示出了唐朝军队的威武,迅速,勇猛。“雪暗调旗画”作者改从侧面写战场,大雪弥漫,遮挡太阳,使军旗上的颜色都黯然失色了,“风多杂鼓声”,雄壮的军号,狂风怒吼,这样的场面体现出了将士在恶劣天气下与敌人作战依然勇猛无畏。这种悲壮的景象感动了很多人,更激励了很多人。所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作者直接抒发了保卫边疆的爱国情怀,宁愿驰骋沙场,也不愿只作一个书生。这一首,虽然仅短短四句话,就将整个战斗过程写的淋漓尽致,一方面它是初

5、唐很多爱国志士情感的缩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初唐军将的气壮山河的气概面貌。从杨炯的笔下,我想,从一方面说明了唐朝初期是一个朝野与民众祥和,百姓生活舒适的时期,所以当边境有了隐患时,会有那么多的文人志士还有百姓参军,并带着视死如归的情感赶赴战场为国奋战!当然初唐四杰不满当时绮丽的诗风,开拓与创新新的领域,却按照律诗形式来写,在当时初唐的诗坛上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初唐的开放程度,促进了这样一群人,追逐创新,而创新的意识,正是一个时代开放性,和谐性的体现。于是,唐诗,这样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迎接着它只是可待的绽放。如果说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高峰,那么就不得不承认盛唐是这座高峰的顶点。盛唐,透发着浪漫气息。

6、或者表现为部分人热爱隐逸爱好自然,部分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有着隐士也有着侠少。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生活方式造就着他们选择不同的方向来走。但是不管是那种,这两种思想的火花都迸发着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王维,孟浩然,常建其诗作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应静谧的心境。他们都脱离现实的斗争,享受着自然之美,活的浪漫自在,甚至有着“小资”情调。当然王维的边塞诗也反应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即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安逸,美好,惬意的盛唐,同时又是一个“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雄壮盛唐。当然盛唐的浪漫情怀诗人当推李白,那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

7、,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放,那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机舱”的豪迈,那一句“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的决心,那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的霸气,那一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的多情,曾一次次打动我。正因为李白所展现的这种自由意识,让我在他的字里行间体会着一种鼎盛,开放的大堂气象。而与李白并称“李杜“的杜甫,却经历着盛唐过度到中唐的转折。年轻时的杜甫,在盛唐的大好河山下书写着《望岳》这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