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30375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我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现实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现实性分析 【摘要】进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这一结论已经为许多实证研究所支持。伴随着我国进口贸易的快速增长,进口贸易对我国的技术溢出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此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发挥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的现实性条件与特征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知识产权技术创新 一、引言 一般而言,开放经济中一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依靠本国的研究与开发进行自主技术创新
2、;二是吸收各种可能的国际技术溢出带来的技术进步。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高速的技术进步以及对高科技的占有是和大量的科研投入是密不可分的。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技术与知识要素的稀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通过进口贸易引进先进国家的产品与技术,提高技术溢出(Spillover)的效果,是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重要途径。Coe,HelpmanandHoffmaister(1997)和BarbaNavarettandSoloaga(2002)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得益于工业化国家RD活动的情况,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与发达国家的进口
3、贸易中获得技术外溢的好处。Schiff,p;D外溢效应极大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溢出曾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原因,如今则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后发优势的核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发挥的影响因素 (一)对外贸易开放度 通过进口国外先进的中间产品可以提高一国最终产品的技术含量。贸易伙伴国的RD活动可以产生新的中间产品,当进口这些中间产品时,进口国企业便可以利用其含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应的研发成果来提高自身
4、的生产力。此外,国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摸索、了解和吸收国外同行的知识和技术窍门,逐步掌握了生产这些含有先进技术或研发成果的产品,最终使企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个进口商品→学习、吸收先进技术→模仿→二次创新的过程中,产生出了诸如干中学效应、技术示范与交流效应等现象,有力地巩固和促进了一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性提高。国际发展经验表明,贸易开放度越高的国家,国外新技术就越有可能被有效复制,从其它国家学到先进技术的机会也就越大。 (二)国内企业的吸收能力 国内自身吸收能力的大小是保证技术溢
5、出效果的重要保证。主要表现在国内研发(RD)活动和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上。一国RD活动不仅仅是自主技术创新的源泉,也是影响技术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较高的国内RD存量能促进现有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利用,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提高国内生产力水平;同时也能提高本国对新技术的承接、利用和改进的能力。同时,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不仅可以发挥生产要素对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有效地实现新技术的采用和贯彻。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可以更容易地接收新的思想,更加适应先进技术,从而促进新技术在生产中的使用。(BenhabibandSpiegel,19
6、94) (三)与技术溢出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技术溢出的影响却是双重的。知识具有非排他性特征,而知识产权保护正是要给予创新者适当的垄断利润,从而保持国内创新过程的持续性。但是与技术溢出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如果出口国的知识产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的时候,由于担心核心技术的泄露,出口国则倾向于向进口国出口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而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能够使进口国有更多接近并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进口国企业在模仿时所分享的知识存量往往只能是知识总量部分内容,从
7、而将减弱进口国获得更多技术溢出的效果。 三、我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条件及其特征 (一)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国同美国、日本、欧盟等技术先进国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为技术的溢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自1985年以来,我国从世界发达国家的进口贸易发展迅速。以RD活动相对集中的G-7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为例,1985年我国从G-7国家的进口总额为260.6亿美元,其中日本(占57.7%),美国(占19.5%),德国(占9.2%)在G-7中位居前三位,其他四国所占比例较小;2
8、006年进口额增长了约10倍,达到2468.1亿美元,其中位居前三位仍然为日本(占46.9%)、美国(占24.0%)、德国(占15.3%)。在进口商品结构上。近年来我国初级产品的增速有所回落,而机械及运输设备以及高科技产品的增速增加。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量占商品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