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22642
大小:6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08
《庄浪社会风俗之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庄浪社会风俗之变迁杨小强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晏子春秋·问上》风俗者,系指历代相袭积久而成的风尚和习俗,古书上也有“上导之为风,下行之为俗”的说法。如是形成习惯,代代传承形成风俗。俗话说“俗随时变”,历来风俗的变迁总是和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庄浪县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渭水流域,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传说中伏羲氏、女娲氏的活动区域之一。庄浪的今昔,承载着丰厚的文化与历史的变迁。处在新时期的庄浪,不仅仅在经济、文化上发生着巨大变革,习俗与风尚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移风易俗成为时代的潮流。一批属
2、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主义改良后的新习俗,这种新习俗和中国传统习俗共同存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局面。窥斑见豹。我们以下从服饰、饮食、居住、出行、消费、节日、婚嫁、丧葬等八个方面进行概括,大致可以窥见近代庄浪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之一服饰在社会风俗范畴,就没有一样东西能像是服饰一样,在彻彻底底的变革。中国的服饰习俗源远流长,各时代都有绚丽多彩的服饰。它是一个地区物质生活、历史时期、价值观念、个性特征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反映。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庄浪是全
3、省18个干旱县和国扶贫困县,自古就有“苦甲天下”之说,在靠天吃饭的日子里,吃饭尚且成为问题,穿衣服就更简单了。简单归简单,但是也在慢慢地发展变化着。庄浪人受传统文化涵养,醇厚憨直,但较为闭塞的交通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信息,人们安贫克己,接受新生事务较慢。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直是老粗布为主,基本上属于自给。那时候,农村纺织工具主要有用棉花纺细棉线的手摇纺车和用麻纺粗线的脚踏纺车,自制的拧车、线杆等捻线工具,擀毡的弓等用具,一直到70年代后期才停用。老粗布、白洋布占据了庄浪民间服饰好长时间,一直发展到后来
4、的单面咔叽、双面咔叽等布料。那时候,有一套蓝色的单名咔叽,一直就穿着洗到发白,身上补丁摞上补丁,但也是最好的衣服了,村里谁有这么一套衣服,还是很风光的。后来出现了华达呢、条绒等,质量最好的算是华达呢了,布质紧密、厚实、耐损。衣服式样上也很简单,建国以前的大襟式长衫、对胸式短衫裤是“传统”服饰。随着社会发展,在50年代,中老年男人的长布衫,中老年妇女的套裤,逐渐被淘汰。在60年代,老年男人戴用的瓜皮帽,用羊毛擀制的毡帽、毡袄、毡靴,自缝粗布袜等慢慢也被淘汰。60年代流行三个口袋的学生服,用蓝色的华达呢或单面咔叽做
5、的学生服,是最普遍的服饰。老年妇女裹头用的包头,女人穿的大襟衣服,羊毛织成裹脚腿的毛裢子、手工挽的布纽子等,在70年代也慢慢地淘汰。开始慢慢流行开大众服和中山服,区别是大众服四个口袋全部是暗的,中山服的四个口袋是明的。能穿起中山服的大多是每个月有三四十几块钱工资的干部,老百姓却是穿的人很少。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不陌生的中山装,在庄浪的流行时间与1923年开始全国流行的时间相比,我们落后了整整50多年。当时社会上的顺口溜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缺衣少穿的年代让我们的父辈养成了极为节俭和勤劳的生活习惯。
6、穿的衣服就那么几种,都是普通的布,自家做的布衣布鞋,而且只有新年的时候才可能有一件新衣服。为了节省布料,哥哥姐姐的衣服穿小了就给弟弟妹妹,秋天的衣服把袖子、裤腿迁上就成了春天的衣服……80年代,庄浪开始流行西服,服饰逐渐多元化。无法考究庄浪县最先穿西装的是那一个人,步入而立之年的人,都是小时候穿中山服,带鸭舌帽,后来穿西服、夹克衫牛仔服长大的。毋容置疑,作为一个小县城,它的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从服饰的变化上可以看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如今,每个家庭不分男女老少,
7、每人都有好多套衣服,春夏秋冬齐备,而且不断更新款式。服装的品种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一进服装市场,男女老少各种成品服装,品种繁多,款式各异,任由选购。色彩鲜艳的各式服装成为人们爱美的首选服,男女老幼一年四季的便装、套装、休闲服、礼服等应有尽有,生活奔小康,思想观念更开放,服饰急速变化,强调个性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解放,衣着的变化已是与都市接轨,日新月异了。全县的服装营销也越来越多,万家和、万家乐、天天、武汉服装、亿客隆等大小服装超市、门市部不下百家。曾经是国服的长
8、袍马褂已经是很遥远的记忆,唯有旗袍还出现在礼仪生活之中,连中山服都退出历史舞台时,时装领导了服饰文化的新潮流。流行色彩和款式成为时尚,绚丽多彩成为新时期服饰主题。之二饮食人们说“民以食为天”,可以说是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也是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到社会历史的变迁。一个地方的饮食总是受到当地气候、物产等诸多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