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08695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教工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对策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教工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对策的论文[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日益深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此消彼长、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合而又分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要继续发挥引领保障作用,就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工党建工作,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强化基层组织作用、提高党建保障力度、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激发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以全面领航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工党建 对策 始于21世纪之初的我国高职教育大发展,已经十年有余。在这十余年间,高职院校成功实现跨越式发
2、展的一大法宝,就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建设,坚决发挥思想引领和政治核心的作用,统筹抓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高职院校大力发展的关键是教师,高职党建有力推进的关键是教工党员。在新时期、新阶段,高职院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工党建工作,使其在从“规模转向质量、外延转向内涵、特质转向品质、效率转向效益”的发展转型道路上持续发挥引领和保障作用,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高职院校教工党建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1 重视理论武装,但党员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工党建工作都能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
3、作,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教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教工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高度认同,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所取得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高度赞赏,但由于专业方向问题和功利心态使然,党员对理论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有限,只停留在了解、知悉的阶段,不能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导致部分党员党性修养不足。. 2 能够落实各项政治任务,但支部职能发挥不够到位。总体来看,基层党组织能认真落实上级布置的各项行动和任务,确保有计划、有行动、有效率。但基层组织干部多为兼职干部,由于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又
4、加上缺资金少待遇,因此各个支部在开展党建工作时依然是重发展、轻教育,重学习、轻实践,抓门前、放门后,多执行、少自发,以落实、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和硬性要求为主,较少考虑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工作品质的提升。 3 能够保持党员先锋意识,但非趋利性基调减弱。大部分教工党员能保持先锋模范意识,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讲政治、顾大局,做模范、争先锋。,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趋利性心理日趋严重,回报、价值等更多地被人们以经济指标来评价和考量。而教工党建工作的基调是做贡献、讲奉献,趋利与奉献的博弈,导致部分党员对待党建工作的态度容易
5、出现摇摆不定的现象,甚至在少数教工党员身上出现了敷衍行事的问题。 4 健全各类规章制度,但工作运行机制亟待完善。所谓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高职院校在成立之初,就能根据党章及党内各项文件法规体系,结合自身实际,严格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基本的工作框架。但对于工作的方法问题尤其是具体实践层面的问题,在契合高职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方面仍显不足。针对高职院校教工党员的工作和生活实际状况,在诸如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考核、评议等环节中应该如何设计、如何操作,才能更符合实际的情况,更兼顾各方利益,是高职教工党建工作所未能深入探讨的问题。
6、 5 力求党建工作质量,但党建工作时间分配明显受限。当前,高职党建工作普遍能追求质量和遵循规范。但由于高职高专学制短、学时多、实践要求高,三年时间中有一年为实践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时间紧凑,再加上由于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以及校企合作教学、实训、实习的普遍性、灵活性和变化性,教学时间安排呈现零散化状态,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时间分布也极具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安排统一的时间段来开展教工党建工作,这为加强教工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6 了解党建工作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但改革创新动力难以激发。党建工作具有较高的规范性要求,往往只能在党员教育
7、和管理的内容方面有所创新。而这方面的创新往往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成本作保障,其成效的显现又是相当滞后和隐性的,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工党建工作习惯于以应付为主,改革创新的动力严重不足。这种应付式的工作思维,其结果就是党建工作方法不灵活,党内活动模式单一、活动数量少、活动内容枯燥、活动方式缺乏新意,难以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 二、导致高职院校教工党建工作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双重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人的行为更为直接和明显地受到利益驱动,价值回报的观念和等价交换的原则深入人心,付出与回报容易简化为经
8、济利益的量化。而在知识经济的视野中,知识就是一种资本,通过积累和创新,可以直接产生效益。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双重影响下,人们容易形成两种观点:一是有付出就必须有吲报,缺少回报就减少或不予付出;二是有用的知识就应多积累、多融汇,无用的知识就应该少掌握或直接摒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