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离循证医学有多远

中医药离循证医学有多远

ID:10807424

大小:2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中医药离循证医学有多远_第1页
中医药离循证医学有多远_第2页
中医药离循证医学有多远_第3页
中医药离循证医学有多远_第4页
中医药离循证医学有多远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离循证医学有多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药离循证医学有多远本硼关洼巾医药寓循证医学有多远心脏病人中有心率失常者的病死率是无心率失常者的4倍,为减少心肌梗塞病人发生心率失常的机会,在未进行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医学界即将3种抗心率失常药物用于心梗病人.1987年,由美国,加拿大,瑞典的27个医学中心共112家医院联合进行了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原本是想证实长期应用上述药物可使心梗病人的病死率降低30%,但结果却令人震惊:原计划三四年完成的试验仅10个月后便发现,试验组心率失常的猝死率明显高于对照_2007.2.NO.12432组!而这时,该类药物仅在美国每年即已

2、用于20万心脏病病人!关于循证医学推翻原有研究结论的还有许多重要实例,近期国外完成的一项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实验室早已证实的维生素E对治疗癌症,心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并因已摸清其作用机理而大量长期用于病人,但此次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却改写了历史:在人身上无效!循证医学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代表当代最高水平的医学科学,简单来说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它大大提高了医学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临床文/刘玲疗效,减少了治疗及用药的盲目性,并影响了卫生决策.循证医学引入我国数年来,也已在中医界尝试,我国中医药管理层亦认为:"循证医学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最便捷途径"

3、.那么,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辨证施治的中医药,离讲究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结果的循证医学,究竟有多远呢?中医西医各有特点和优劣在最近召开的首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题研讨会上,专家们本刊关注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赖世隆教授认为,要想搞清中医药与循证医学的关系,必须首先明确中医药的自身特点以及与西医,循证医学的异同.他强调,中医学具有"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因时因地因人"辨证施治以及调动人体自身功能抗御疾病的独到特点,千百年来中医学籍此治愈了各种各样的常见病,疑难病,使中华民

4、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认识及不认识的瘟疫而繁衍不息,中医学也因此而长盛不衰.他进一步指出,"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机体对致病因素所做出的综合反映,在宏观上表现为特定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的有机结合.中医以"人"作为研究对象,这就决定了"个体化治疗"成为中医学重要的医疗模式.总的来说,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过程,它着重于宏观性,整体性和直观性,因而形成了宏观描述较多而精确量化较少,综合推理较多而具体分析较少,直观观察较多而实验研究较少的特点."三多"是其优势,而"三少"是其

5、劣势.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刘建平主任则比较了中西医学体系的异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调治;注重个体,治疗变异大;以经验和观察性研究为主,结局判断以"软指标为主.而西医则是以病论治,针对病因;强调标准和统一;倡导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强调终点结局.如何克服"洋为中用"的水土不服正是由于中西医学问的差异,中医学引入源于西医的循证医学理念,必然有其难免要跨过的沟沟坎坎.最突出的有:中医看"证",西医看"病';中医讲究个体化,西医强调大样本;中医尚未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以"证"为主的疗效评价标准.有专家甚至说:"最基础的

6、条件尚未健全."《中国中西结合杂志》段碧芳举例:中医的"脾虚证"既可涉及西医的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也可涉及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而目前仅将西医的餐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异常等指标,作为脾虚证的诊断或疗效标准,显然是片面的.同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会遇到患者"病"的指标恢复正常而症状依然存在,如,患者服用能降低转氨酶治疗肝病的药物后转氨酶正常了,但仍有上腹部不适等明显症状.这说明只重视疾病的生物学指标是不够的,还应重视患者"人"的一面,完全用西医的指标来衡量中医的疗效不能客观反映中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那么,中医引入循证医学应如何将"证"与"病"相对应

7、?又该采用或建立哪些指标才算科学合理?中医重视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这也是最具体,最直接的疗效评价方法.但中医的疗效往往受到质疑,主要是缺乏检验中医疗效的评价标准.比如,对晚期肿瘤患者,经中医扶正祛邪治疗后,不但可以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也可延长生存期,但对实体瘤的大小可能没有作用,按西医评价就是无效,但患者却不认同.所以,看中医的病人络绎不绝.只有将这些综合评价患者主观感受,功能状态,生命质量的指标,与西医的解剖学,病理学,生化等实验室指标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反映中医的疗效,而这又恰恰是中医多年来最缺乏,也最吃亏的

8、.陈可冀院士则强调,"证候"识别准确,辨证施治的疗效才会好,而这就离不开证候规范化和诊断标准化,它们也是完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保证,健全这些中医的"基础设施"己成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