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医用自动点滴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九位医用自动点滴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ID:10806710

大小:61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九位医用自动点滴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九位医用自动点滴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九位医用自动点滴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九位医用自动点滴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九位医用自动点滴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位医用自动点滴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九位医用自动点滴机(工作台循环运动)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班级: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课题的目的、意义:透皮技术是对传统皮肤用药观念的新突破,这一技术的关键时克服人体皮肤对药物透析的障碍以及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的利用度。需经大量的实验进行科学的求证。实验过程需对实验药剂进行接收。本设计就是为满足这一实验要求设计一台液体盛接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实验液体通过针管流出(约一滴/20秒),注入工作台上的12排瓶内。实验持续时间最短24小时,最长72小

2、时。工作台间歇进给。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产品开发设计和制造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eliverySystem,T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引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TDS系统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提供了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给药等。TDS系统的研究已

3、经成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中心之一。但是,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性很差,透皮给药后,渗透速率和渗透量达不到治疗要求,所以在研究透皮给药系统时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改善皮肤的透过性,提高药物透过皮肤的量就成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促渗透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更多的药物开发成TDS制剂成为可能。自1981年美国上市第一个用于治疗运动病的TTS—东莨菪碱贴剂以来,现已有多种透皮吸收制剂,如: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睾酮、尼群地平、噻吗洛

4、尔等TTS应用于临床受到普遍欢迎。中国医药学家对经皮给药早有认识,在中国的医学典籍中收集了大量的用于局部和治疗内科疾病的膏药处方。目前,国内透皮给药研究领域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不仅参与的科研人员多,涉及全国各大医药院校及各类型医院,而且研究内容全,包括基础理论及应用开发等。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中药外用治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等内科疾病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中国正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研究使之提高,同时对TTS的研究也作了大量的工作。与此对应的透皮吸收实验仪器也是层出不穷,有天津天津市正通

5、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T-6、TT-18、TT-8,德国德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Pharma-test等等。课题的主要任务;研究和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主要任务:通过分析比较各类医用盛接装置的性能,拟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盛接装置的结构设计,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进行零部件性能分析与计算,模拟产品的装配和工作过程。实现设计、装配、工作过程的综合可视化。完成下列图纸:盛接装置装配图、主要零件图、三维实体图。主要技术要求:针头上下往复运动:20mm,工作台每次进给20mm;工作台上有12排瓶子,每排有

6、9个瓶子;实验液体通过针管流出约一滴/20秒,实验持续时间最短24小时,最长72小时。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方案:1.针头的运动:针头做的是上下往复运动,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案:方案一:采用曲柄滑块机构,曲柄的整周转动和滑块的直线往复运动带动安装在滑块上的针头上下往复运动。方案二:采用导杆机构,曲柄的整周转动通过连杆带动导杆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安装在导杆上的针头上下往复运动。方案三:采用凸轮机构,凸轮的整周转动带动从动件导杆的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安装在导杆上的针头上下往复远动。2.工作台运动:工作台的运动是间

7、歇式运动。可以有往复运动和循环运动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实现工作台的间歇式进给运动可以采用如下三种方案:方案一:采用棘轮机构,通过连杆机构使摇杆往复摆动,再通过棘轮棘爪转换为间歇转动,最后转换成需要的间歇运动。方案二:采用槽轮机构,通过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带动从动齿轮的间歇转动,最后转换成直线间歇运动。方案三:采用不完全齿轮机构,通过主动轮上的圆柱销进入槽轮的径向槽,从而形成间歇转动,再把转动转变成传送带的间歇直线运动。3.动力源的选择:采用步进电机驱动。4.针头和工作台运动的控制:采用单片机或PLC来控制

8、针头和工作台运动。前期的文献资料收集、调研、实习及设计条件准备情况文献资料及主编:参考文献:[1]郑甲红,朱建儒,刘喜平.机械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周开勤.机械零件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吉涛,李明辉,黄勋.单片机原理及应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5]夏田,陈婵娟,祁广利.PLC电气控制技术.北京:化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