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99159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高中课堂交际教学法的运用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课堂交际教学法的运用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交际教学法的教学观认为,掌握一门语言就是要掌握一种“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及策略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控制者、评估者、组织者、提示者,参交际教学法的教学观认为,掌握一门语言就是要掌握一种“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及策略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控制者、评估者、组织者、提示者,参与者和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适当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获取知识,培养交际能力,是达到大纲要求的一种行之有
2、效的方法。一、交际教学法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正当情景教学在英国的语言教学界盛行之时,美国已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开始检讨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此举让英国的语言学家们开始注意到语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摆在“交际能力”(municativepetence)而非语言结构的熟练度。美国的语言学家们也表示,语言的独特性与多变性不是用几个结构性的理论就能笼统概括的。正巧,欧陆的语言学家所提出的观点也与英美两国对语言教学理论所产生的反思潮互相辉映:语言教学的课程内容应该以语言学习者的沟通需求与能力为主。于是,在英、美、欧陆三方教学理论的激荡下,诞生了交际教学法。二、交际教学法的教学观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包含了交际
3、能力和文化背景,其功用则包括了功能性(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规范性(指用言语限制他人行动)、互动性(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想象性(指用言语创造出想象世界)以及再现性(指用言语沟通、呈现信息)等多种用途。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来的,其中,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可以概括为一个人对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语法能力,也就是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包括词汇、构词规则、语音、句法等方面),主要涉及正确理解和和表情达意,也就是遣词造句的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指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适当理解和表达话语的能力。语境因素包括话题、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交际目的
4、。话语应该在语义和形式两方面都是适当的。3.语篇能力,指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语篇的完整统一通过语言形式的衔接和语义的连贯来实现。语篇能力也就是组织语段的能力。4.策略能力,为了加强交际效果或弥补由于缺乏交际能力等因素引起的交际中断所使用的策略,包括言语和非语言两方面。换句话说,策略能力就是在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为了能培养以上所述这些能力,交际教学法主张下列三种学习原则:(1)沟通原则——实际的沟通情境会增强学习效果;(2)任务原则——由语言沟通来完成任务的学习;(3)意义原则——教学内容对学习者能产生意义,则较能增强学习效果。交际
5、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内容是“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而不是单纯的“学语言”,更不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某种“交流”、“交往”、“交际”的场景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行为去获得外语知识和交际能力。三、在交际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交际教学法认为交际能力的获得与发展主要靠学生的内在因素。在交际教学课堂中,教师的传统作用减少了,教师不再意味着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帮助者。在交际性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主体。但教师的作用仍然很重要,如在知识上、心理上帮助和支持学
6、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活动,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弥补等。这种交际性的教学活动要比传统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对教学内容的临时整合能力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特别是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时候,这种组织能力就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学习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想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不同的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然后再阅读课文,使学生主动地去读懂课文,寻求答案,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在此过程
7、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心,从而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在运用交际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设计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复述故事等。即使在讲授语言点时,也可以运用一些文字游戏、竞赛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向学生阐明活动的程序和规则,这一点必须清晰明了,否则课堂活动就会失去控制。(2)通过演示向学生简单介绍活动的一些技巧和基本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