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89737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力学适用专业:建筑施工学分:4总学时:64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24主撰人:田敬刚审定人:安丽杰一、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材料力学是一门理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从理论上看,它是变形固体力学的入门课程;从专业需要上看,它是土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从实用方面看,他可以直接用于工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等直杆件的强度、刚度及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性的计算等。能运用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截面设计及载荷确定等简单计算工作;初步了解材料的性能。为结构力学、砼设计原理、砼结构、钢结构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具有正确识读和熟练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基本能力,掌握一般民用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根据房屋的功能要求,建筑材料及工程实际和设计原则选择较为合理的房屋构造的基本能力。(三)、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材料力学是一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应具备理论力学,建筑材料等课程的基本知识,也是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的基础。(四)、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序号教学环节学时名称课堂讲授讨论实训实习其他课程设计小计第一章绪论202第二章轴向拉伸及压缩804第三章剪切208第四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406第五章扭转1004第六章弯曲内力404第七章弯曲应力80
3、2第八章弯曲变形204第九章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1002第十章组合变形804第十一章压杆稳定406第十二章能量法8043第十三章动载荷206(五)、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2学时)材料力学的任务;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应力;变形;应变。第二章、轴向拉伸及压缩(8学时)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应力;杆件变形的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条件;变形、拉压静不定问题。第三章、剪切(2学时)剪切强度;挤压强度;剪切面和挤压面的判断方法。第四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4学时)静矩与形心;惯性矩;极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常用图形的几何性质第五章、
4、扭转(10学时)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扭矩图;切应力互等定律;剪切胡克定律;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扭转静不定问题应力。第六章、弯曲内力(10学时)平面弯曲;静定梁的三种基本形式;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求剪力和弯矩的方法;弯矩剪力和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刚架曲杆的内力方程和内力图。第七章、弯曲应力(8学时)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假设;横梁截面上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横梁截面的切应力;强度条件。第八章、弯曲变形(2学时)梁上挠度、转角、挠曲线的概念。第九章、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10学时)应力状态;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应力圆法;广义胡克定律;四个强度理论。第十
5、章、组合变形(8学时)组合变形强度计算方法;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弯扭组合。第十一章、压杆稳定(4学时)压杆稳定的概念;压杆临界力与临界应力的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压杆的稳定性计算。第十二章、能量法(8学时)应变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卡氏定理及莫尔定理的应用。第十三章、动载荷(2学时)动荷系数的概念;匀加速直线运动、冲击时的动应力计算。(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课堂讲授本课程属土建类专业基础课,涉及较多的工程知识,在讲课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生活和工程实际,尽量避免复杂的理论推导。通过揭示杆件强度、刚度、稳定性等知识,培养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其它课程
6、不可替代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2.课后自学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每章都安排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大纲,点评式讲解,课后学生自学。3.习题课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为主,并适当安排开阔思路及综合性的练习及讨论。共六学时(已包含在前述学时分配中)。4.课外作业课外作业的内容选择基于课本,并对相关章节进行补充。每次课一次作业。5.实验(由于教学条件限制暂时不执行)3实验以学习材料力学的基本试验方法和训练实验研究能力为主,验证理论为辅。通过实验要求认识低碳钢和灰口铸铁的基本力学性能,了解其测试方法;并掌握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三、考核方式与要
7、求考试采用闭卷。试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计算,题型采用:填空,选择,判断,计算,作图,简答等形式。总评成绩:平时作业10%、考勤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50%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编,《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2)刘鸿文主编,《简明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3)胡增强主编《材料力学学习与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