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命运的比较分析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命运的比较分析

ID:10784680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命运的比较分析_第1页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命运的比较分析_第2页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命运的比较分析_第3页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命运的比较分析_第4页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命运的比较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命运的比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命运的比较分析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现实主义繁盛,浪漫主义式微。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实用理性传统的支配充满剧烈社会斗争的现实制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影响过大,遮蔽乃至吞没了浪漫主义文学观念。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观在近代西方文学界是两个声势显赫同时并行的文学观念,这两种文学观念被引入中国后,其命运却有如天壤之别。20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观成为一个位列榜首的文学观念,它虽然在现代中国文坛上引起争议最多,它对当时文学创作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当时蔡仪谈及创作方法时甚至说,在支配作家创作的诸种方法之中,现实主义以外其它的创作方法不是正确的创作方法,而现

2、实主义才是正确的创作方法。因此,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界得到的探讨和分析比较多,形成的成果也比较扎实充裕。浪漫主义文学观念在当时却成发文学理论领域里的灰姑娘,不再被人们所提及,即使在谈到它时,也常常是把它作为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陪衬物来用的。两个几乎同时传入中国的两个外来观念,一衰一荣,地位悬殊,国人为何厚此而薄彼?文学观念的淘汰机制是怎样形成的?是社会、文化抑或民族心理在中间起作用?对二者演化荣衰的原因进行知识社会学的分析,对于我们探索文学观念的演进规律,是有所裨益的。  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坛的流变具有相当长的一个过程,曾经具有多个不同的称呼。它最初以写实主义的名称出现于中国文

3、坛,20世纪40年代,东北沦陷区文学界还有写印主义的称谓。尽管随着中国时代状况的变化,现实主义被不同时期的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但其基本精神被人们认为是反映和暴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其哲学基础是唯物论的反映论则是毫无疑问的。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中国现代文论界基本上接受了高尔基的观点,即认为它是与浪漫主义相对的一个文学概念,解放前的文学理论教材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和分析大多采用高尔基的成说。但是,在对现实主义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上,人们的认识又表现出相当的不一致。以群的观点可以说是完全受高尔基的见解的影响,他把现实主义描述为始于十九世纪初,而以十九世纪末为它底全盛期的一种创作方法和文学思

4、潮,认为它底发达,是以有产阶级底勃兴为发端,而以有产阶层政权底确立为顶点。  而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基础底动摇,现实主义也转趋于衰落它是有产阶层文学底基本潮流可见,以群理解的现实主义其实也就是批判现实主义,在对现实主义特征的认识上,以群和东北沦陷区的一位文学理论家王秋萤有着相同的认识偏差,即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两个概念区分不清,把自然主义创作方法当成了现实主义的顶峰和代表,认为自然主义的无批判的客观主义是现实主义特征的最大体现。王秋萤认为自然主义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写实主义的特色以群则提出自然主义就是客观的现实主义底极端。以群在陈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时,就是完全以左拉的论自然主义一

5、文中的观点做标准的。  与以群和王秋萤的观点相比,林焕平的见解似更能反映现实主义文学的本质。林氏把现实主义的精神理解为现实主义要求正确地描写周围的现实,要求开示这些情势和人们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深刻地描写典型的性格。而且要开示产生那样的性格的基础和条件。即是如恩格斯所说的,要求描写典型的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林氏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作为理解的出发点的,显然要比以群和王秋萤的理解更接近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意义。他还从马恩有关作家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矛盾的论述中得到启发,提出现实主义和作家的二重性之说,认为在创作实际中,作家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思想往往会呈现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

6、的一面,但由于作家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出于对艺术规律的尊重,他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突破其世界观的束缚,真实地描绘出时代的生活风貌。林焕平此论建立在对中外文学史上有关作家和创作实际的个案分析之上,比较令人信服。二重性之说可谓中国文学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发挥,因而可以视为文学基本理论前进中的一个新的发展因子。  郭沫若对现实主义概念的理解,则是从当时社会斗争的实际需要出发的,他把现实主义的问题归结为作家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思想认识问题。抗战中期,他提出现实主义所谓现实不是题材上的问题,而是思想认识和创作手法上的问题。尽管是眼前的题材,如以与抗战无关论者来写,便成为非现

7、实;尽管是历史上的题材,如以正确的意识形态来写,便成为新现实。抗战结束后,郭沫若在对抗战期间的历史剧发展的状况作总结时,再次申述了这一看法。现实,并不是现在的事实,尽管穿着现代的衣服,说现代的语言,意识不正确,仍然是不现实的。现实,应该是表现的真实。站在人民的立场,处理历史底题材,寻求人类发展的真实,依然是现实的现实与否,不是题材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作品的主题,作者的存心。冯雪峰和胡风的理解较郭沫若的认识更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