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78672
大小:10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头痛(偏头痛)诊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2)辅助检查: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排除器质性疾病。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004年)第二版(:ICHD—II)原发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1)偏头痛不伴先兆A、至少5次疾病发作
2、符合标准B—D。B、每次疼痛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a.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两个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④因日常的体力活动加重,或导致无法进行日常运动(如走路或爬楼梯)。D、发作期间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怕声。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2)偏头痛伴典型先兆A、至少2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B、先兆包括以下症状至少一种,但没有运动机能减弱:①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点状色斑或线形闪光幻觉)和/或阴性的表现(如视野缺损);②完全可逆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
3、性的表现(如麻木);③完全可逆的言语困难性语言障碍。c、以下标准至少二项:①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②至少一种先兆症状逐渐发展历时>/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相继出现历时/>5分钟:③每种症状持续≥5分钟且≤60分钟。D、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标准B_D,开始时伴有先兆症状发生,或在先兆发生后60分钟以内出现。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3)偏头痛其他类型(二)证候诊断1.肝阳上亢证:头痛而胀,或抽搐跳痛,上冲巅顶,面红耳赤,耳呜如蝉,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2.痰浊内阻证:头部跳痛伴有昏重感,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
4、,脉沉弦或沉滑。3.瘀血阻络证:头痛跳痛或如锥如刺,痛有定处,经久不愈,面色晦黯,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涩。4.气血两虚证:头痛而晕,遇劳则重,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咣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而弱。5.肝肾亏虚证:头痛,颧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烦躁失眠,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l.发作期治疗、预防性治疗均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痛。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生石决明、牛膝、益母草、山栀子、黄芩、茯神、夜交藤、桑寄生。(2)痰浊
5、内阻证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3)瘀血阻络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昧。桃仁、红花、川芎、生地、当归、白芍、羌活、独活、鸡血藤、白芷、细辛、防风、泽泻、薏苡仁。(4)气血两虚证治法:补气养血,缓急止痛。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川芎、熟地、当归、白芍、白术、党参、茯苓、甘草、黄芪、鸡血藤。(5)肝肾亏虚证治法:滋养肝肾,育阴潜阳。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玄参、龟板、白芍、茵陈、生麦芽、代赭石、天冬、甘草、川楝子、生龙骨、生牡蛎。2。对于病程长、证候要素较多如同
6、时具有风、瘀、痰湿等证的偏头痛患者可选用正天丸等治疗。3.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可辨证配合选用中成药。可在头痛缓解后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维持治疗,如正天丸(胶囊)、川芎茶调丸(散、颗粒、片)、元胡止痛片(胶囊、颗粒、滴丸)、养血清脑颗粒、镇脑宁胶囊等。(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在偏头痛发作期或住院患者可辨证选用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天麻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三)其他治法1.一般头痛可按摩太阳,推印堂,拿风池,点按合谷穴。2.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或远道取穴、或两者兼用,方法有耳针、腕踝针、电针
7、等。主穴:风池、太阳、百会、合谷。配穴:瘀血头痛可配合阿是穴、血海、三阴交;痰浊头痛可配合头维、丰隆、阴陵泉;肝阳头痛可配太冲、太溪;气血两虚头痛可配心俞、脾俞、胃俞、足三里;阴虚阳亢头痛可配肾俞、肝俞、太冲、太溪。3.可选用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等,用于治疗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疗。(1)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标出阿是穴,使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以10~15度的角度进针,缓慢边捻转边向阿是穴透刺;得气后,向右轻轻捻转针柄180~360度,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此时,患者针感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