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杏嫁接育苗技术具体步骤

红梅杏嫁接育苗技术具体步骤

ID:10776231

大小:208.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红梅杏嫁接育苗技术具体步骤_第1页
红梅杏嫁接育苗技术具体步骤_第2页
红梅杏嫁接育苗技术具体步骤_第3页
资源描述:

《红梅杏嫁接育苗技术具体步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有机农业网红梅杏嫁接育苗技术具体步骤一、砧木苗培1、种子选择及处理红梅杏嫁接苗以山杏作砧木最好。山杏种子采集的母树应力求一致,选择当年采摘、果实充分成熟、无病虫害的杏核作为种子,进行沙藏处理催芽或秋季播种。2、整地播种山杏适应能力强,地块一般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具有灌溉条件、交通便利的砂壤土或壤土。细致整地,深翻、整平、耙细。施足底肥,可施二铵150~225kg/hm2或腐熟的有机肥60~75t/hm2.同时注意土壤消毒。在土壤解冻后(3月上旬)越早播种越好,杏树的高产栽培技术依据土壤墒情决定是

2、否浇水。一般浇水后7d左右即可进行播种[1].一般采用宽幅条播播种,先沿东西方向开5~6cm播种沟,沟间距20cm,种子间距为3~4cm,覆土4cm厚,覆土后要稍加镇压,以利保墒。3、砧木苗管理第1次间苗在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除去拥挤、过密的小苗、弱苗。第2次间苗(定苗)在苗长出5~6片真叶、苗高20cm时进行,去弱留强,苗距保留10~15cm.第2次间苗以后,一般结合施肥,14d左右灌1次水。并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墒情,以利幼苗生长。同时要注意杏象甲和蚜虫的防治,杏象甲用来福灵2500倍液

3、喷洒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3000~4000倍液防治。二、接穗采集育苗所用的接穗必须选择无病虫害、树势健壮、品种优良纯正的红梅杏母株或母树林采穗,采集树冠外围芽眼饱满、生长充实的发育枝或枝上的芽作接穗。夏季和秋季嫁接所用的接穗,应根据嫁接时间采集,随采随用。注意接穗采后要立即摘叶(留叶柄)。一时用不完的接穗应放于冷凉处,并进行保湿[2].如果到外地远距离采接穗,必须做好接穗的保湿运输工作。春季嫁接所用的接穗,可在落叶后至萌芽前结合修剪采剪。采后埋入湿砂中贮藏,嫁接时随用随取。三、嫁接中国有机农业网1、

4、芽接芽接是杏树育苗嫁接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嫁接方法主要有带木质部芽接和“T”形芽接法。带木质部芽接法又叫嵌芽接,此法在生活上用的较多。其优点是一年四季均可嫁接,不受枝条是否离皮的限制;因接芽带木质不损伤芽片内的维管束,嫁接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势强。其嫁接方法是:左手倒拿接穗枝条,右手用刀从芽的上方1~2cm处向下斜削1刀,深入木质部,长约3cm;再从芽的下方1cm处大约45°角斜切1刀,取下带木质部的芽片;芽片一般要求2~3cm为宜,厚度为接穗粗度(直径)的1/5~1/4,具体可根据接穗的粗度灵

5、活掌握;再用同样的方法在砧木距地面10cm左右处的光滑部位,削成与接穗芽片基本相同或稍长的切口,然后将芽片插贴于砧木切口上,插入芽片后应使芽片上端露出一线宽窄的砧木皮层,最后用塑料薄膜绑缚即可[3].“T”形芽接法又称盾片芽接法,即在接穗芽的上方0.5cm处横切1刀,再从芽的下方1.5cm处向上削入木质部至上切口处,然后取下2cm大小的盾形芽片;再在砧木的基部10cm左右处切一“T”形刀口,将接芽插入砧木的切口,使接芽上端与砧木横切口对齐贴紧,然后用塑料条绑严即可[4].2、枝接枝接一般是在春季树液开始

6、流动尚未发芽时,比如怎样管理杏树,利用头年的砧木和接穗进行嫁接。其方法较多,其中劈接法是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嫁接时先将砧木从基部5~10cm的光滑处剪截,断面要平滑,然后在断面中心垂直劈开,深3~4cm.接穗选择具有2~3个饱满芽的枝段,在下部芽左右两侧各削一长3~4cm的楔形双斜面。使有芽的一侧稍厚,另一侧稍薄。然后将接穗稍厚的一面朝外插入砧木劈口中,使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对齐,接穗削面上端应高出砧木切口0.1~0.5cm,即称“露白”.这样有利于愈合,然后用塑料条绑严扎紧。干旱地区,为防止接穗失

7、水干燥而影响成活,可用蜡或油漆涂封接穗上端剪口,也可绑后埋入土中。四、嫁接苗管理1、芽接苗管理嫁接后一般15d左右检查接芽是否成活[5].成活的接芽一般25d即可解绑条,解绑的同时将砧木从接芽上3~5cm处折断。待接芽萌发生长时,再于接芽上方0.5cm左右处剪砧。剪口向接芽对面稍倾斜,以利愈合。未成活的应及时补接2、枝接苗管理中国有机农业网枝接成活接穗发芽生长后,大约30d,留1个生长健壮的新梢,其余的剪掉,集中养分促进苗木生长。同时解除绑条,以免影响加粗。加强肥水管理,经常中耕除草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