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经济思想史论文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经济思想史论文

ID:10764360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8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经济思想史论文_第1页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经济思想史论文_第2页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经济思想史论文_第3页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经济思想史论文_第4页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经济思想史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经济思想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经济思想史论文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这14年时间里,邓小平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明确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思想,即以率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为重点,从而实现生产力布局优化和各地区共同富裕.它的特点是效率优先,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市场机制作用下区域差距持续拉大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我们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这些思想,它到今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经济非均衡协

2、调发展思想的提出  (一)总结建国30年区域经济均衡布局的经验教训  新中国建立的历史前提是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的是极为落后的国民经济和严重失衡的区域经济格局.建国后,为缩小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内地长期以来的巨大经济差距,再加上出于备战和国防安全的客观需要,毛泽东制定和实施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虽注重了公平优先,能有效应对战争威胁,但它是以限制东部经济发展和牺牲整体经济效率为代价换取的,表面上缩小了东西部差距,实际上导致了东西部矛盾、中外差距的全面加剧和更加扩大,结果造成区域平均主

3、义和共同贫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科学总结了建国后30年区域均衡布局的经验教训,理性地认识到必须正确处理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内地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应该对立统一地考虑.他借鉴了毛泽东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关于沿海和内地协调发展的思想,认为对沿海工业不能采取消极态度,必须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高度重视发展沿海工业来支持内地工业,否则忽视沿海发展必然影响内地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同时,针对不顾东中西部差异人为推行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而导致的区域平均和共同贫穷,他强调指出

4、,我们过去吃过大锅饭这个亏,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为此,他主张改革要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必须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地区带动和帮助后富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此外,邓小平还指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必须注意四点:一是要尊重经济发展自身规律,兼顾效率与公平,反对强加更多的人为及政治因素;二是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在历史传统、资源禀赋、生产力水平、科技条件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性;三是要在生产要素有限的条件下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四是要选择与周边关系有着重

5、要联系的区域作为区域发展重点.正是在反思和分析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他提出了重点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并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  (二)基于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的新判断  邓小平在科学判断新的国际形势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思想.改革开放之前,我们过高估计了战争危险,认为世界战争不可避免,战争危险迫在眉睫.因此,自然把备战放在了首要位置,重点发展内地,尤其是三线建设时期最为明显,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巨大.正如他在1985年所说,过去的很多决策,包括三线建设布局和山、散

6、、洞方针都是立足于战争与革命的前提.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席位,中日、中美邦交的正常化,国际关系出现缓和.正是基于此,20世纪80年代他高瞻远瞩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第三次世界大战短时期内不会打.[1]249争取比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进行现代化建设是有可能的.他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尽管存在战争的危险,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力量.他强调维护和平的力量包括第三世界国家、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以及全世界人民.其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虽有资格打世

7、界大战,但都不敢轻易打,因为双方都有毁灭对方的力量和毁灭人类的可能.最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认真对待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是基于以上考虑,1987年邓小平提出总的国际局势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1]233.所以,我们要利用和平环境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应当利用这段时间发展经济,逐渐摆脱贫困落后状况[1]249.这就为调整区域发展思路,克服区域均衡发展的弊端,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拓宽了道路.  (三)立足经济发展的不同区位优势  制定区域经济

8、发展战略必须立足于不同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和优势.其中,资源禀赋是区域优势特征的基础.哪个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好,哪个区域必然是重点发展的对象.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很大,自然资源呈现由西向东逐步递减趋势;而社会资源呈现出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趋势,因此要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来布局区域生产力.此外,还必须根据不同时期各个地区区位优势的变化来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如前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期处于帝国主义的政治遏制、经济封锁乃至军事包围之中,因此经济建设只能以自力更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