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泄露处理制度

物料泄露处理制度

ID:10761966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物料泄露处理制度_第1页
物料泄露处理制度_第2页
物料泄露处理制度_第3页
物料泄露处理制度_第4页
资源描述:

《物料泄露处理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物料泄露处理制度液氯包装车间2-1物料泄露处理制度一、制定目的:本车间为液氯包装车间,负有将液氯进行包装外销的任务,包装方法为液氯钢瓶和液氯槽车,主要由公路运输,都是及其危险的,特制定本制度,将危险控制在最小。二、液氯的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侵入途径:吸入、皮肤健康危害: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时,与呼吸道粘膜表面水分接触,产生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的表现;中度中

2、毒发生支气管肺炎、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间质性肺水肿,或哮喘样发作,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泡性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窒息、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眼接触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造成角膜损伤。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牙龈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牙齿酸蚀症。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

3、对鱼类和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燃爆危险:本品不燃,但可助燃,与可燃物混合会发生爆炸。三、物料泄露处理方法:1.人体接触处理方法:1.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1.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1.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2.消防措施: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

4、、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3.泄露应急处理方法: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

5、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稀苛性钠(NaOH)或苏打灰(Na2CO3)中和。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泄漏场所保持通风。消除方法:液氯储罐、计量槽、汽化器中液氯充装量不得超过全容积的80%;配紧急泄漏氯乙烯处理装置,喷洒碱性水中和。四、预防措施:1.在给钢瓶或槽车充装前必须认真检查钢瓶和槽车的外观,各

6、类安全附件是否完好。2.钢瓶充装必须严格执行八不充。3.槽车充装前要认真检查随车的八证一卡,若不全,不准充装。4.钢瓶、槽车严格控制充装量,不得以任何理由超装。5.给每一辆车发氯签和氯书,并要求其随车携带。液氯包装车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